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

祭品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

区域活动设计(精选12篇)

区域活动设计 篇1

  一、户外区域活动的研究意义

  户外区域活动也就是利用户外的自然环境来进行区域活动,它与室内的区域活动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在户外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室内的好几倍,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自由活动的空间非常大。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广阔的户外活动环境,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由于场地的关系,原本很难进教室的一些材料,在户外却有可能是幼儿很好的“玩伴”,在建构区,幼儿除了用各种积木进行活动外,还能用充满乡土气息的真正的青砖来造房子、灶头,用从农田里捡来的稻草煮饭。在动手区,冬天幼儿用稻草搓成绳子给树爷爷穿衣服,用草编织各种有趣的草人、小动物;秋天,幼儿在草地上采摘各种野花、芦苇等进行插花;写生区的幼儿在大自然中更是融融其乐,夏天的昆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都是他们画画的素材。

  综上所述,本学期,我们大班年级组本着“纲要”中“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感受风、雷、雨、雪、电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尝试进行户外区域活动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形式、方法的研究、评价方法的研究等,探索具有我园自己特色的一种幼儿自主性游戏形式,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的成长环境。

  二、户外区域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

  独立、自信、自主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经过幼儿自主动性的探索活动才能实现。户外区域活动除了关注的知识本身的价值、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发展外,最重要的是户外区域活动的主要意图是通过丰富的户外活动环境,在大自然中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

  三、户外区域活动的特点

  1、多样性的特点。一是户外区域活动空间的设置能体现多样化,根据幼儿的特点设置封闭的、半封闭的或开放的活空间,能满足喜欢独处、喜欢交往等不同个性的幼儿的需求;如在大型玩具的柱子小角落里,几名幼儿在进行扮演类游戏,爸爸妈妈在小小的空间里忙得不亦乐乎。二是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能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和表征特点;如有饲养区、写生区、建构区等。

  2、自主性的特点。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操作的时间、速度、次数,同伴间相互干扰的现象远较室内区域活动少。

  3、探索性的特点。在大自然中,幼儿有充分的空间、时间去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积累各种经验。

  四、户外区域活动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内容

  户外区域活动研究包括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研究、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研究、户外区域活动的形式研究、方法的研究、活动的评价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既各有独立性,同时又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统一体,整体系统地对幼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1、户外区域活动目标

  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是户外区域活动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整个户外区域活动的顺利实施能起到调控和保证作用。我们尝试从隐性和显性2个方面来制定户外区域活动目标:从显性方面来说,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想象创造、亲近自然、动手操作的培养;从隐性方面来看,户外区域活动的要求是“惜物、环保、友爱关心、卫生保健、合作交往、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2、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

  (1)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

  户外区域活动内容体系的分类是以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分为

  动手区:以玩废旧合资、瓶子为主

  扮演区: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

  写生区:以户外写生自然环境为主

  编织区:以草编、纸编等为主

  建构区:以砖、泥、沙等各种建构材料的户外建构为主;

  (2)户外区域活动的形式

  在每班设立2-----4个活动内容的前提下:

  同年龄班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形式;

  不同年龄班的“大带小”活动活动形式;

  (3)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

  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是以“幼儿发展为根本论”为依据的,分为手段性活动指导和本体性活动指导。

  手段性活动指导----------以最近发展区为主导的指导

  本体性游戏指导----------以个体意向为主导的游戏指导;

  户外区域活动的本体性和手段性功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我们既要考虑幼儿自身的游戏需要,挖掘对幼儿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培养目标的整体性,运用手段性指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二者相得益彰。

  (二)研究中的一些策略

  A、开展平行班游戏。在户外区域活动时,由于不受场地的限制,我们让大班7个班级的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扩大了他交往的范围,并且拓宽了个人游戏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和责任心。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时间、材料、人际关系的开放。这样做,进一步拓宽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交往面,充分体现了户外区域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

  B、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不同难度水平的材料。

  (1)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教师也需要从幼儿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出发来决定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做到因班而异有利于平行班间的跨班活动。

  (2)在环保教育的基础上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

  户外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室内的区域活动材料有着小小的差别: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可以是体积较大的,如玩盒子:废旧纸盒子,有的很大,幼儿用来制作房子、长长的火车、堆积成钻筒玩,而在室内由于场地限制,是不可能进行这类活动的;而且辅助材料在大自然中随手可得,比如一粒小石子,一片落叶等,这又是户外区域活动的优势之一。

  五、关于户外区域活动研究后的一些设想:

  1、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的利用户外大自然中广阔的空间、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户外区域活动。

  2、目标明确后,作为教师将探索如何更好地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个体差异,拟定各活动区的具体目标,以有效地开展户外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设计 篇2

  功能介绍

  作品构思: 作为我们农村幼儿园,大自然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发挥农村特色,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制作玩教具。

  所选材料:玉米骨、竹签、颜料、毛线、粘合剂、纸盒、麦秸、铁丝。

  制作物品: 计数器,棋盘,迷宫,拼摆图形(五星、蝴蝶、花儿、几何图形等)各种自制玩具(三轮车、汽车、长颈鹿、糖葫芦)。串珠子,花环,弹球接力。

  操作过程:1、计数器:用玉米骨串成计数器,用于学习加减法和进位学习,按颜色分类,学习排列等。

  2、玩棋:老虎吃小鸡、五子棋。培养幼儿的机智、灵活的头脑。

  3、走迷宫:可以让幼儿随意摆放玉米骨摆成迷宫,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4、图形拼摆:(1)将串好的玉米骨摆出多种图形(五星、蝴蝶、花儿等)。(2)在卡纸上画出各种拼摆图案。。根据图案进行拼摆或自由摆放。让幼儿认识各种颜色、图案,在拼摆过程中品味卡纸颜色和玉米骨颜色的搭配,体验颜色搭配的合理会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在拼摆时进行数数、颜色排序。

  5、自制玩具:三轮车、汽车、长颈鹿等。这些玩具用于各种活动、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活动中。

  6、串珠子,花环。首先让孩子用毛线将玉米骨按颜色串起来,及学习了数数还可以按颜色分类,又锻炼了幼儿的手部活动能力。

  7、弹球接力比赛,两个或多个小朋友用玉米骨小段可以玩弹球追逐的比赛活动。

  推广价值: 这些自然材料环保、易得。不用花费金钱,可以变废为宝,它的多变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与想象能力。

区域活动设计 篇3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学前幼儿的身心、心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置了一个区域——小企鹅超市。给幼儿一个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而我所提供的材料也正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盒、包装袋等。模拟了一个超市场景,使他们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去操作、探索、交流、合作,体验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也使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运用的更加自然、愉快!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

  2、通过扮演“售货员”与“小顾客”进行角色游戏,使用“货币”购买相应的物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愿意交流获得的经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投放材料: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纸袋、包装盒、柜台、自制钱币等。

  方法一:

  请小朋友来做小小售货员,给他们可以投放到超市中的塑料瓶、食品包装、糖果等,请幼儿自由摆放这些物品到货架上,引导他们按物品的类别、用途进行分类,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填写价格标签。 此时,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独立交往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自主的游戏中获得知识与经验。

  方法二:

  分给每一名幼儿不同的“钱币”,请他们购买所喜欢的食品、饮料、文具等,要注意商品的价格与用途,使幼儿根据手中钱的多少,而选择所要购买的物品。

  方法三:

  在买卖过程中,鼓励小顾客和售货员之间相互多主动对话,如:商量商品的价格、生产时间、保质期限、用途等多方面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或者与同伴讲述购买了什么商品、用来做什么、用了多少钱,发展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

区域活动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礼貌待人,遵守规则等良好品德行为。

  2、培养幼儿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

  活动准备:

  我的家的各种玩具家具。麦当劳用品、食品。

  教师预设与幼儿活动情况:

  一、在游戏之前启发幼儿回忆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特别对麦当劳幼儿尤其兴趣。这时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正确,自如地使用礼貌用语等欣慰与同伴交往。

  二、由于此次活动的两个游戏串连,因此要启发幼儿对角色的认识,启发角色与其他角色的'相互交流等。

  三、活动后讲评,重点肯定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自评。

区域活动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6的分解和6以内的加减。

  2、学习根据泥娃娃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3、了解中国民间工艺品—泥娃娃的特色。

  重难点:

  6的分解和6以内的加减。

  活动准备:

  1、颜色不同、大小各异的泥娃娃(实物或图片)30个(男女性别各占一半),每个泥娃娃身上有一道6以内的加减算式题(得数是1~6的泥娃娃格5个,每个泥娃娃各不完全相同,有的性别不,有的性别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等)。

  2、1~6的数字标题各一个,标有数字1~6的房子卡片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找泥娃娃

  1、幼儿自由组合,分成6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挑一个数字标牌。

  2、教师发令,各个小分队出发,迅速寻找泥娃娃身上算式的答题与自己的数字标牌相同的泥娃娃。等到教师再发令时,所以小分队停止行动,看看哪个小分队最快寻找到了所以的泥娃娃。

  二、说一说:各种各样的泥娃娃

  1、教师:你们小分队是数字几?寻找到几个泥娃娃?它们都长得什么样?泥娃娃哪些方面一样?哪些方面不一样?

  2、教师:泥娃娃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包含了许多的祝福。想想看,小分队拿到的泥娃娃都代表什么意思?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3、教师简单介绍泥娃娃的风格和特色。

  三、游戏:泥娃娃找家

  1、教师:泥娃娃是泥做的,下雨会被淋湿的,快点给泥娃娃找个家。每个小分队有两座房子,你们自己协商一下,怎么分配这5个泥娃娃呢?

  2、每个小分队派一个代表,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来给泥娃娃分类的(颜色、大小等)。

  3、各个小分队之间互相交换泥娃娃和房子,换一种方式给泥娃娃分类找家。

  延伸活动:

  提供橡皮泥、颜料、棉签等,让幼儿学捏泥娃娃。

区域活动设计 篇6

  一、开展活动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我们把区域活动的预期目标定为:创设与利用良好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依靠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尝试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造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开展区域活动的背景

  1、接触“做中学”参予式学习方式之后的感触

  “做中学”引进幼儿园,其先进的理念就被广为流传,大家都知道“做中学”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个科学概念,更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精神。然而,事实上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在任何一个活动的设计中教师的关注点很习惯的依然停留在了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上。所以,教师在大胆设计各种活动方案的同时,也要思考“做中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重新在实践中思考如何实践这崭新的理念。在接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做中学”这样的一种学习过程能为幼儿选择一种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决定了他选择今后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幼儿去发现世界,从而理解世界上各种物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课程改革的要求

  建立新的基础课程体系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近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认可。通过学习、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素质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广大教育工作者推进素质教育的自学性不断增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认真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3、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

  我班现有幼儿34名,其中男生16名,女生18名。这群幼儿都是刚刚从家庭趾走出来进入集体生活的,幼儿园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独自呆在陌生的环境中没有安全感。同时他们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好奇而新鲜,什么都想去探究一下。另外,在生活自理方面,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怀里的娇宝宝,许多事情还不会自己去做,如:吃饭、穿衣、穿鞋、自己上侧所、饭前便后洗手等等,甚至,有几个幼儿根本都不愿意自己动手去做这些事。

  三、创设区域活动

  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我们设立了娃娃家、语言区、计算区、美工区等区域。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我们将娃娃家、操作区这两个区域设为固定区,其余设为活动区。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方面,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必须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各区域活动的目标。

  (1)、娃娃家。喜欢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学会分享,等待与轮流,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动规则。

  (2)、语言区。喜欢看图书,并愿意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小朋友听,在讲讲看看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丰富词汇,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对话、动作、表情进行故事表演,体验作品的内容。

  (3)、计算区。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摆弄。锻炼幼儿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观察的品质;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不断探索的欲望。

  (4)、美工区。喜欢参加美工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2、区域活动的使用常规。

  常规是幼儿园进行活动的根本保证,小班幼儿控制力差,行动更易受个人意志兴趣支配,没有集体生活观念,所以建立合理的活动常规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班应制定哪些使用常规呢?

  (1)集合上位的常规。由于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而小班幼儿年龄小,好动,各方面的约束能力较差,在集合进区时往往会出现一窝蜂,你推我挤的现象,很危险。制定集合上位的常规,并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游戏的方式加以练习,幼儿便井然有序很快上位,避免了你推我挤的拥挤现象。

  (2)人数的限制。一个活动区域不能挤进大多数的幼儿,如果没有限制人数,就会出现部分区域人数拥挤不堪,另一部分区域却只有少数人,甚至没有人。

  (3)进区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生动的进区卡,让幼儿凭卡进区,不仅避免了乱、挤的现象,也增加了区域活动的趣味性。 (4)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孩子进区后,对陌生的操作材料可能会束手无策,虽然个别幼儿会充分发挥探索的能力,但是,没有相应的规则引领、指导,很可能会越搞越乱。另外,因为幼儿进区是从容,出区时匆忙,常常会出现操作材料乱扔乱放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而制定规则后,不仅约束了孩子的这些行为,还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各种活动的常规不是一成不便的,幼儿的区域活动是在动态下进行的,因而幼儿在活动中还长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而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准则加以规范。所以,区域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

  3、教师指导的方法、策略。

  区域活动力度改变以教师讲、示范为主和幼儿听、模仿的被动接受局面,把幼儿推在前面,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体,教师退至幼儿的后面,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分析指导的对象和决定指导的方法。哪些幼儿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作隐性的指导,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引发幼儿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最低限度的介入与指导行为策略 介入时间是指幼儿发生冲突时教师是否要进行干预及何时进行干预最为适宜。小班幼儿能力较弱,属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介入指导的次数、时间应相对频繁,以妈妈、姐姐式的身份介入,可以给幼儿以安全感,信任感。

  (2)、最大限度的因人施教策略 承认差异,认识差异,尊重差异是因人施教的基本前提,更是区域活动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允许甚至鼓励他们与众不同,做到注意接纳,耐心等待,要给予适合幼儿个体差异的介入方式,指导行为。

  (3)、创设自由、安全、宽松、和谐的环境 它是指创设一种没有批评、指责,各种想法、做法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的环境。

  (4)、注重活动的过程及评价方式

  四、各区域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针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学习内容有序地选择与投放趣味性、操作性强,适合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操作材料。

  区域名称

  活动材料

  娃娃家

  布娃娃、脸盆、电话、电视机、椅子、桌子、碗、锅、餐桌用具等

  语言区

  各类图画书、动植物图片、认字卡片,各种讲述材料等

  计算区

  各种图形、颜色、各种几何图形、数字卡、圆点卡、各种贴绒、小木棍,小石子,小篮子,扑克牌、分类表、

  美工区

  彩色笔、油画棒、剪刀、胶泥、各种纸张、胶水,一次性纸杯、碟、碗、塑料台布、旧挂历、吸管、针线、即时贴、美工刀、各种豆类、蛋壳等

区域活动设计 篇7

  活动目标:1、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风扇、空调,培养幼儿设计的兴趣。3、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9以内数加减。 活动准备:各种空调、风扇图片,蜡笔,画纸,图书,橡皮泥,益智区活动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材料。

  1、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方法使自己凉快起来呢?老师这里有一些空调、风扇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2、很多图画上也有空调、风扇,老师把这些图画书放到了图书区,小朋友可以一起去看一看。

  3、风扇转起来,数学区的圆盘也会转起来,小朋友仔细看清楚外圈的数字,把里圈和内圈合起来,组成和外圈数字一样多的数量。

  二、幼儿选择区角。

  1、请幼儿自选区角进行活动。

  三、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看使用蜡笔画的孩子能否按自己的想法画出空调及风扇,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大胆作画。

  2、看使用橡皮泥的孩子能不能制作出想像中的风扇,对于孩子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帮助。

  3、帮助孩子看清数字,转动转盘,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并进行书写。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五、评价本次区域活动的情况。

区域活动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家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引导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材料来设计制作家居模型。

  3、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增强集体主义。

  教学重点:

  设计家居模型、制作家具。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材料设计制作家具。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小纸箱、纸盒、彩色卡纸、绒布、剪刀、双面胶、家居图片、家具照片、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VCD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放录像、让学生欣赏各种家居室内布置、欣赏各种家具的造型美。播放娃娃家的布置录像,激发学生玩娃娃家的游戏的愿望。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设计布置娃娃家。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议一议玩娃娃家,里面要有什么家具?(床、沙发、橱柜)如何摆放家具?

  2.小组讨论,谁来设计房间的家居布置?谁来制作什么家具?用什么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板、牙膏盖等)。

  3、老师示范如何运用大纸盒做大衣橱,板式结构的橱,先用卡纸或木纹纸把盒子包装起来,注意六面体的包装,用双面胶把四面贴好,再把上下两面贴牢,然后装饰橱门、全身镜、把手。

  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家具的特征来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加工要求同学既分工又合作,大胆地创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家具和家居安排,又要把家设计温馨可爱,让家人喜欢聚在家里。

  4、小组分工,每人领到自己的任务,设计制作一至两件或两人合作一件家具,由一人设计家具的摆设。提醒学生材料资源的共享。

  三、作业展示:

  每组选一人做解说,介绍本小组家居特色,其它小组成员互评、欣赏。

  四、课后拓展:

  每人做一个玩偶或做一个头饰,再制作其他分角色表演娃娃家游戏,增进同学之间交流。

区域活动设计 篇9

  主题由来:

  大自然中到处都有让幼儿快乐学习的素材,为了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变化的兴趣,与幼儿一起进入自然的天地,共享发现自然的喜悦。根据季节特征,我们安排了生活中随手可得、随处可见的“叶子”这一主题,引导幼儿感知不同叶子的差异,在对叶子的操作、游戏、欣赏过程中感受美,培养他们观察与分析的能力,表现他们的创意。

  活动目标:

  1、了解秋天美丽的自然景色。

  2、学会观察风,探索产生风的方法,并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学会目测数群的方法,复习6以内的数。

  4、知道有些叶子会在秋天变黄并落下。

  5、能用不同的方式对落叶进行分类、统计。

  6、能认真倾听故事《树妈 妈和树叶娃娃》,理解故事内容。

  7、会唱歌曲《小树叶》。

  8、能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现落叶飘的形态。

  幼儿的问题:

  1、叶子为什么不一样?

  2、叶子为什么都是在变化的?

  3、叶子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

  老师提示孩子的问题:

  1、叶子有什么作用?

  2、叶子生长的环境为什么不一样?

  3、叶子在生长的过程是什么?

  相关内容

  1、叶子的结构、名称、作用通过文字、图片来进一步的表现。

  2、落叶树与季节的关系。

  3、你觉得将来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主题我们预设了主题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一

  名称:叶子线条画(美术区)

  目的:学习用各种线条装饰,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玩法:用线条装饰叶子图案。

  区域活动二

  名称:叶子拼贴(手工区)

  目的:练习小手协调性。

  玩法:自主选择叶子进行拼贴。

  区域活动三

  名称:拓印叶子(美工区)

  目的:掌握拓印的方法,学习使用镊子。

  玩法:

  1、下面垫一张纸,用笔蘸色涂在叶子上。

  2、用镊子夹起叶子放在另一张纸上。

  3、上面覆盖白纸,用手按压白纸。

  4、叶子的形状就很自然地拓印在纸上了。

  区域活动四

  名称:美丽的叶脉(科学区)

  目的:初步了解叶脉的制作方法。

  玩法:

  1、将摘取到的叶片置入加油苏打粉的水中加热数分钟。

  2、当叶片煮到一定程度时取出,以软毛牙刷顺着叶脉方向轻轻刷叶子背面。

  3、将处理好的叶子风干,或用报纸将水吸干。

  4、将风干的叶子放入颜料中,取出后将染上颜料的叶片印到卡片上。

  5、等卡片上的颜料干后,可画上一些小图,一张美丽的卡片就完成了。

  区域活动五

  名称:叶子分类(科学区)

  目的:能用不同的方法对落叶进行分类、统计。

  玩法:

  1、将树叶按照分类方法放入不同的篮子里。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分类方法。

  3、将分类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记录表的上面一行事填树叶的类别(入:大树叶、小树叶、黄树叶、红树叶等),下面一行填每类树叶的数量。

  区域活动六

  名称:秋风吹(科学区)

  目的:探索产生风的方法,体验游戏的乐趣。

  玩法:

  1、用布条做一棵柳树。

  2、用扇子、硬纸板或小风扇制造风,让柳树叶子飘起来。

  3、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区域活动七

  名称:数落叶(科学区)

  目的:学会用目测数群的方法进行6以内的数数。

  玩法:

  1、在信封上贴上点数的相应圆点和数字,并将信封中的树叶贴到信封上。

  2、在卡片上的点数下面,相应地贴上树叶。

  3、根据数字要求,完成树叶贴图。

  4、数一数树叶贴图上面的叶子又几片,并在相应的方框中画上点数或贴上数卡。

  区域活动八

  名称:树叶排排队(科学区)

  目的: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树叶。

  玩法:

  1、一一对应排列。

  2、按大小规律往下排。

  3、按形状规律往下排。

  区域活动九

  名称:秋游中的发现(语言区)

  目的:学会利用落叶玩游戏。

  玩法:

  1、将幼儿秋游的照片展示在硬板上。

  2、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在秋游中的发现。

  区域活动十

  名称:茶叶的聚会

  目的:

  1、了解一些茶叶的颜色、形状和气味。

  2、了解泡茶的方法,体验品茶的乐趣。

  玩法:

  1、将收集的各种茶摆出,观察茶叶的颜色、形状。

  2、学习简单的泡茶方法,了解气味,并体验品茶的乐趣。

区域活动设计 篇10

  一、操作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活动,愿意动手进行操作。

  2、能根据不同的数字进行摆放钮扣。

  3、学习一一对应。

  二、操作材料:

  自制衣服,钮扣,1~4的数字卡片。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幼儿自由探索玩扣子,培养对数字的感兴趣并认识不同的数字。

  第二层次:学习一一对应。利用教师提出的材料进行摆放,初步学习一一对应。

  第三层次:根据自己的意愿在衣服上摆放钮扣,并根据钮扣的数量寻找相应的数字。

  四、指导建议:

  1、 活动初期到在数字的后面画上圆点,帮助幼儿理解认识数字。

  2、 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合作游戏。

区域活动设计 篇11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废旧物品纸浆让幼儿尝试大胆地揉搓,享受自由造型的乐趣。

  2、让幼儿喜欢色彩,鼓励幼儿大胆用色,喜欢和颜色做朋友。

  二、活动材料

  纸浆作品:一盆浆糊、五个勺子、水粉颜料、盆若干、水粉笔、纸浆(未上颜色的纸浆作品、已和好的纸浆、已泡好的纸浆)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简单导入。

  2、幼儿入区穿围兜。

  3、幼儿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和体验,并给予适时指导。

  4、以音乐提示幼儿结束活动,整理物品。

  5、评价:你今天在巧巧手做了什么?

区域活动设计 篇1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是群居的,在地下过冬。

  2、初步学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为同一目标进行协商,共同解决问题。

  3、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和快乐感,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愿望。

  一、语言区:小蚂蚁电视台

  目标:

  在收集有关蚂蚁资料的基础上,以采访演播,资料展示等方式进行大胆表达,学习用各种方式为同伴的劳动加油。

  准备:

  展览板,收集的蚂蚁过冬资料;看图讲述图片或小故事;音乐磁带,录音机等。,蚂蚁头饰,手工剪刀,即时贴,双面胶。

  指导要点:

  引导记者到各区域采访新闻,进行整理播报;指导幼儿制作新闻展板,并能介绍蚂蚁过冬的简单知识;鼓励文娱队员编排节目到电视台表演。

  材料层次:

  第一层:提供看图讲述图片,现有收集资料及以往表演过的歌曲磁带等。第二层:记者证,话筒,绘画工具等。

  二、数学区:运粮队

  目标:

  通过运粮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分合和加减法,学习同伴协作共同过关卡。

  准备:

  自制各种蚂蚁食物若干,小背篓,5以内数各种题卡,储藏室材料架。

  指导要点:

  幼儿将食品放入小背篓在行进中过障碍,爬草地——过数学题关卡——钻进洞中——将食品放入储藏室。过关卡时,引导幼儿共同做题过关。玩好后在区域记录表中做记录。

  材料层次:

  第一层:题卡为5的分合式。第二层次:题卡为5的加减运算和应用题。

  三、美工区:服装工作室

  目标:

  知道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需要借助各种服装取暖,学习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冬季的帽子、手套等,体验为同伴服务的快乐。

  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帽子,手套的示范样品,双面胶,油画棒,剪刀,各种辅助材料(毛线,彩纸等)等。

  指导要点:

  请幼儿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帽子和手套的制作,完成后在区域活动记录表中做好记录。

  材料层次:

  帽子:第一层次:锥形帽摸板;挂历纸,报纸,卡纸等,毛线,彩纸等辅助材料。第二层次:彩带,绳,圆形牛筋,范例等。

  手套:第一层次:五指手套摸板,装饰材料等。第二层次:五指手套摸板,装饰材料等。

  四、科学区:食品加工室

  目标:

  知道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种子剥壳和研磨工作。初步了解有关称物体重量的工具,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和平衡的概念,尝试使用天平称物体,并学会做记录。

  准备:

  各种有壳的干果和蚂蚁的其它食品若干,小包装袋,各种小称和天平、记录卡,笔。 石臼,压舌板,石碾等。

  指导要点:

  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去壳工作;再选择压舌板,石臼,石碾等将食物碾碎。指导幼儿将食物进行称重和包装,重点提醒幼儿在使用天平秤时把物体放在左边的盘里,把积木砝码放右边盘里,当指针停在红线上时说明两边都平衡了,都一样重了。这时进行记录,如:一袋米=2块积木。幼儿用数字在记录卡中填写,完成操作后在区域活动记录表中做好记录。

  材料层次:

  剥壳:第一层:瓜子,花生,桂圆等易去壳的食品。第二层:核桃,松子,开心果等。

  磨碎:第一层:石臼,铜臼。第二层:压舌板,石碾,天平秤,分类记录卡等。

  活动指导:

  一、以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提出活动要求:

  (1)每个区都可以去玩,换区时要把游戏材料收拾好才可以去玩另一个区角。

  (2)进入区角时如果已经没有操作材料可以去别的区角玩。

  (3)活动中保持安静,不影响别人。

  三、分区操作活动指导: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分区活动情况,针对不同区域进行指导。

  四、交流与评价:

  (1)幼儿自评。体验同伴合作的成功感和快乐感。

  (2)教师评价。

相关专题 区域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