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变身记教育随笔(11篇)

罗霜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胡萝卜变身记教育随笔(11篇)

下面就是小编@罗霜@整理的胡萝卜变身记教育随笔,希望大家喜欢。如果这5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胡萝卜变身记教育随笔相关的文章。

篇1:胡萝卜变身记教育随笔

胡萝卜变身记教育随笔

一次午餐时间,桌子中间的骨盘里悄无声息地多出了一些被孩子们挑出来的胡萝卜。我假装惊讶地对着胡萝卜说:“嘿!可怜的小家伙,是谁把你们丢掉的呀?”几个孩子立刻表现出一脸痛苦状:“我不喜欢吃胡萝卜。”“胡萝卜闻起来怪怪的。”“太难吃了。”“我吃胡萝卜要吐的。”……

虽然胡萝卜有着诱人的颜色和丰富的营养,但它确实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令有些人难以接受。我知道让孩子们立即改变不吃胡萝卜的习惯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与班里另两位教师商量。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决定从班级环境入手,配以亲子活动和集体活动,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胡萝卜。我还通过班级QQ群和校讯通等方式,向家长介绍近期围绕胡萝卜开展的系列活动,希望家长给予配合。

经过一番思考,我们首先将班级环境作了调整。一个用KT板制作、用彩色纸装饰的卡通胡萝卜站在了活动室门口,笑眯眯地欢迎大家入园。走进活动室,整个环境布置也以温暖的橘黄色为主色调,每个游戏区域牌上都有“胡萝卜”的身影。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孩子们渐渐熟悉了胡萝卜。

接着,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我和家长们一起带着孩子们去农场拔胡萝卜。在那里,孩子们不仅仔细观察了整株的胡萝卜,还学会了拔胡萝卜,获得了有关胡萝卜的感性认识。最后,大家在欢呼声中满载而归。

第二天上午,科学活动“胡萝卜的秘密”开始了。我们引导孩子们通过看、摸、闻、切、尝,进一步了解胡萝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等。当孩子们看到切开的胡萝卜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胡萝卜横切面的花纹就像人的眼睛一样。于是,我趁机对他们说:“这就是它的奇妙之处了。看,它的花纹像眼睛一样,有瞳孔、虹膜以及放射的线条。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吃了对眼睛非常有好处。”该活动的重头戏是“尝”这个环节,厨房的'叔叔阿姨用前一天孩子们拔来的胡萝卜做出了一道又一道美味佳肴:有软糯诱人的胡萝卜土豆小饼,有酸甜爽口的凉拌胡萝卜丝,有香气四溢的胡萝卜烧肉,有颜色缤纷的胡萝卜炒饭,还有酥脆的脱水胡萝卜棒,等等。孩子们穿梭在各个餐盘前开心地品尝着,生怕错过了哪一种美味。

后来,我们又将关于胡萝卜的活动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在科学区,孩子们为胡萝卜制作身份证,小小的卡片上介绍了胡萝卜的生长地、颜色、形状和营养成分等。在自然角,孩子们将胡萝卜带叶子的顶端切下,一半养在水中,一半种在土里,并作了胡萝卜生长过程的观察记录。在美工区,孩子们利用各种绘画材料画胡萝卜,还用各种材料制作胡萝卜娃娃等……我们还收集了有关胡萝卜的儿歌和歌曲,供孩子们欣赏或学习。如韩国儿歌《胡萝卜歌》、中英文混合版的《胡萝卜之歌》等。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不再排斥胡萝卜了。他们不但把菜中的胡萝卜吃得一干二净,还自豪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的眼睛是不是更亮了?”

篇2:小米粒变身记随笔

小米粒变身记随笔

大家好,我叫小米粒。虽然我个头很小,但我的本领可大了!

我的妈妈叫水稻。在妈妈的怀里,我慢慢长大,变得饱满。四个月后,农民伯伯把我从妈妈身上收割下来。这时候的我很丑,身上穿着一件黄色的外衣,毛毛的.,有点刺人。但不久,我就换上了米白色大衣,衣服上还有一条条花纹,可漂亮了!我的朋友可多了,它们有的个头长一点,有的胖一些,有的穿着酷酷的黑衣服,有的穿着紫红的裙子……用手捏一下我,你会觉得硬硬的,感觉我像一颗小石头。但轻轻一闻,你会发现我浑身散发着香气。可是你不能把我放到嘴巴里嚼,我会变得粉身碎骨的,我可不想这时候“牺牲”,因为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做事之前,我要先泡个半个小时的“温泉”。之后,我会变得软软的,变成一个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此时,我头上的小缺口和身上的花纹也变没了,可我变得更香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挤在了一起,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大家一起做游戏。

现在,我们可厉害了,不光能吃饱肚子,还有“特异功能”。酷酷的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疗效。长得瘦瘦长长的长糯米是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长得黑黑糙米比精白米更有营养,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概率。怎么样?我们厉害吧!

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培育我们,你可不能随随便便把我们给糟蹋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你不但會背诗,而且也能用实际行动来爱惜我们!

篇3:吃胡萝卜更漂亮教育随笔

吃胡萝卜更漂亮教育随笔

朱珂瑶是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她聪明活泼,和小朋友相处很好,上课也很认真的听,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是她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挑食,平时里,她不喜欢吃肉,把肉挑到一边,过几天看见不喜欢吃的菜又挑到一边,一口也不动。不论老师怎么劝,就是不吃。在与家长多方交流中也发现,她在家里也是这样的.,挑食很厉害,家里也没有办法,家里人都很宠着她,就特别喜欢吃零食,整天大把大把的零食。爸爸妈妈还好一些,就是爷爷奶奶特别惯着她,她要什么爷爷奶奶就给她买,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所以文莹看起来特别瘦弱,弱不禁风的样子。

一次中饭,吃的萝卜菜,我看见她把萝卜挑到一边,我走了过去,我问她:“朱珂瑶,你为什么不吃这个呀?”“它长的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好吃。”“你没吃就说难吃呀!”“肯定不好吃,我才不要吃呢?”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今天讲的小白兔的故事,然后对她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小白兔最喜欢吃萝卜了,你看小白兔多漂亮呀,它就是因为吃了萝卜才变漂亮的!”朱珂瑶看了看我,眼睛眨了眨说“是真的吗?”我点点头。她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然后又吐了出来,“不好吃!”我忙说,你刚放到嘴巴里可能是有点怪,可是小白兔在嘴里嚼嚼就可香了。然后她又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咽了下去,后来看见她把所有的萝卜都吃光了。

从这以后,我每一种菜都编一个故事,后来每天吃饭的时候,朱珂瑶还会和别的小朋友说“这个吃了会长高,会漂亮的!”然后大口的吃了起来。

篇4:孵蛋记教育随笔

孵蛋记教育随笔

在中班实施“动物”主题活动的时候,一张长颈鹿妈妈生小长颈鹿的照片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和讨论:“我也是妈妈从肚子里生出来的。”“可是有的动物是生蛋的呢。”“对,鸡、乌龟就会生蛋。”“哪吒不就是他妈妈生了一个蛋变成的吗?”孩子们的讨论很有趣,他们对卵生动物的生殖方式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于是,我请孩子们去寻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蛋。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蛋,有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有的孩子甚至带来了松花蛋和成鸭蛋。孩子们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区分它们的大小、颜色、花纹、轻重等,并讨论它们的妈妈是谁。

鸡蛋怎么才能变出小鸡

一天活动区里突然热闹了起来,“老师,不好了。洲洲故意把鸡蛋敲碎了!”

我问洲洲原由,他满脸委屈:“鸡蛋里有只小鸡,我想把它救出来。”

“那你敲碎蛋壳发现小鸡了吗?”

“没有,鸡蛋里没有小鸡,只有蛋清和蛋黄。老师,鸡蛋是怎样变出小鸡的呢?”洲洲问。

一旁的小石榴听了说:“我知道!我和爸爸在家做过实验,把鸡蛋放在暖气上就行,它需要暖和一些。”

“真的吗?”洲洲带着疑问看向我。

“你们可以试试看。”我觉得这正好是一个教育契机,便鼓励道。

孩子们是天生的行动派,他们马上到活动区里找来一个小盒子和棉花,把另外一只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到盒子里,并且放到暖气片的旁边。

与此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有关“孵出小鸡的条件”的信息。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各种答案:

“孵出小鸡要21天,鸡妈妈不吃也不喝,她把蛋放在她的肚子底下孵。”

“妈妈说要38度才能把小鸡孵出来,就是我发烧的温度。”

“奶奶说她在农村的时候看见鸡妈妈还要经常用爪子把它肚子下面的蛋翻一翻,这样才能孵出小鸡。”

为了让鸡蛋变成小鸡,孩子们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开始为孵蛋做准备工作。

“暖气有多热?可别烫着鸡蛋。”

孩子们发现了活动室里挂着的温度计,开始研究温度计上的数字并测量,发现暖气旁边只有31度,还达不到孵小鸡的38度。这可怎么办?

“我家有酸奶机,妈妈做酸奶的时候我试过水挺热。明天我把它带来,我们就能孵蛋了。”粟粟说。

“太好了!”孩子们欢呼着。

孩子们似乎变成了“专家”,分享着他们关于温度和设备的知识,我不得不承认他们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通过班级微信群,我将孩子们想孵蛋的愿望告诉了家长,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家长不仅和孩子一起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还支持他们带来相关的设备、材料。

第二天,粟粟果然带来了酸奶机。顺顺还把自己小时候用的小褥子拿来了:“这个褥子很软,鸡蛋躺在上面会舒服一些。”

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鸡妈妈在孵蛋的时候要给它的鸡蛋们一天翻两次身。为了能让蛋宝宝快点变成小鸡,孩子们每天都会来翻鸡蛋。这样一来,哪些翻过、哪些没有翻过就搞不清楚了。怎样区分翻过和没翻过的蛋呢?经过讨论,孩子们想出了好办法:

“我们可以早上来的时候翻一次,晚上走的时候翻一次。”

“那样还会乱,它们长得太像了,看不出哪个翻了,哪个没翻。”

“我们可以在蛋的一面画上太阳,在另一面画上月亮。太阳朝上表示早上,月亮朝上表示晚上。这样就不会弄乱了。”

我惊讶于中班的孩子竟然能运用符号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尽管孩子们千方百计期待小鸡破壳而出,但我知道未受过精的蛋是孵不出小鸡的。我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孩子,毕竟等待21天却毫无结果,会多么令人失望!但教师的专业精神告诉我,等待21天的价值远比告诉他们答案重要得多。在探索的过程中,也许他们会对生命更加敬畏。

什么样的蛋才能孵出小鸡

21天真不短,孩子们每天都去翻看鸡蛋,并在日历上作记号,数着孵鸡蛋的天数。到第13天的早上,包包突然噘着嘴说:“你们的这些蛋根本就孵不出小鸡。”

“为什么?”孩子们吃惊地问。

“妈妈说了,因为这些蛋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我的蛋还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用这样的鸡蛋孵小鸡根本就不行。”

“那什么样的鸡蛋能孵出小鸡来?”孩子们再次讨论起来……

第二天顺顺带来了最新消息:“我和妈妈上网查了,要鸡爸爸把它肚子里的一颗种子种到鸡妈妈的肚子里,这样下出来的蛋才能孵出小鸡。”顺顺指着妈妈手机发来的照片说。

“可是我们哪有这样的蛋?”

我没有想到孩子们这么快就发现了没有受精的蛋是孵不出小鸡的,他们的探索更加深入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我从淘宝上联系了养鸡场的工作人员,请他寄来了六个“带种子的蛋”。钰钰的妈妈通过班级微信群听说孩子们的活动后,马上给孩子们买来了专业的箩呼蛋器。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六枚带种子的'蛋放进了孵化器里。在家长的帮助下,他们根据说明书上的要求在包蛋的棉花上喷了一点水以保持湿度,并调到最适合蛋宝宝孵化的温度。他们经常从孵蛋器里拿出蛋宝宝观察有没有变化。由此,开启了新的21天的等待。

我们的小鸡叫花花

这天早上孩子们来园时,突然听见活动区里传来“叽叽叽叽”的叫声。他们循声而去,“呀!是小鸡!小鸡!”“快来看,真的孵出小鸡了!”孩子们奔走相告。他们打开孵蛋器的保温盒,一只黄色的身上带花纹的毛绒绒的小鸡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这个刚刚来到世界上的崭新的小生命带给孩子们莫大的惊喜。他们像小鸡的爸爸、妈妈一样瞪大眼睛关注着这个小生命。添添隔着保温箱亲吻着小鸡:“小鸡,小鸡,你太可爱了!小鸡,小鸡,我爱你!”

活动室里一片欢乐。“小鸡太可爱了!”“把它拿出来吧!”“不行,不能拿,外面太冷了,小鸡会感冒的。”

“快看,这里有个碎蛋壳,应该就是它原来的蛋壳。”

“对!它就是从这个蛋壳里面出来的。我好像看到里面还有一点点蛋清。”

“真是太神奇了!”

“咦?其他的蛋怎么还没有孵出小鸡?”

“它们要等到明天才能出来吧!”

孩子们把孵蛋器的盖子重新盖好,等待着其他蛋的孵化。

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它为不同物种的生命设定了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21天,多一天少一天都不行。即使有延迟一天出壳的鸡,往往也是发育不良很难成活。孩子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依然期盼着其他蛋的孵化。

孩子们原本就喜欢毛茸茸、软绵绵的小动物,更不用说亲自“创造”的生命了。不需要教师刻意提醒和指导,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开始关注与小鸡有关的吃喝拉撒问题。

“小鸡吃什么?它还没吃饭呢!可别把它饿死了!”

“我知道。它吃小虫。”浩浩说。

“对,小鸡吃虫子!”其他小朋友也都赞同。

添添有不同意见:“小鸡应该吃小米。”

“到底应该怎样照顾小鸡呢?要不我们去问问门卫爷爷吧。”平时他们种菜、植树都找门卫爷爷帮忙,门卫爷爷俨然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的“全能大师”。

孩子们有礼貌地向门卫爷爷求助,门卫爷爷夸孩子们能干,并解答道:“刚孵出来的小小鸡要住在暖和的地方,我们要准备好箱子,下面放上棉花保暖。小小鸡爱吃小米,但不能吃干的小米,要用水把小米泡一泡,泡到能够用手捏碎,再喂给它吃。还有,小小鸡不能喝水,一喝水它就会拉肚子死掉。”

之后门卫爷爷和孩子们一起浸泡小米,并指导他们正确喂养的方法。爷爷找来报纸把小鸡放在报纸上,和孩子们一起进一步观察。“别吵,小鸡出来了。它太小了,声音太大会吓到它的!”“小鸡,你真可爱!你快吃小米吧!”“你看它吃我的小米了。”孩子们对小小鸡爱心满满。

“你看他身上的花纹真漂亮!”“它太漂亮了!我们叫它花花吧!”“好!花花!花花!”孩子们沉浸在幸福之中。

谁来领养花花

农历新年就要来了,幼儿园马上就要放寒假了。小鸡花花怎么办呀?

“可以带花花回家一起过年。”孩子们说。

“谁想带回家?”

“我想。”

“我也想!”

孩子们争先恐后。

“这么多小朋友都想领养,怎么办?”

“我们来比一比吧,谁最会养小鸡、最会照顾它,谁就领养它。”

“好,我把它画下来。“孩子们纷纷联系已有经验,将自己要怎样喂养小鸡的想法画了出来,然后向大家展示和介绍自己的喂养计划。

浩浩:“会让小鸡住在盒子里。我要陪小鸡一起睡觉,跟它下国际象棋,跟它一起看电视。我不让它乱跑,不让它喝水。”

凡凡:“我想让小鸡变勇敢,所以要教它攀岩和跳高。”

钰钰:“我想和它玩小马宝莉。我想给它吃好吃的小虫子,让它住在一个软绵绵的窝里。”

孩子们的竞争很激烈:澔澔画了两条小虫子,遭到小朋友的否定,因为小朋友认为刚出生的小鸡不能吃虫子;鸿鸿画了一些小米,可是他没有给小鸡准备家,也不行;凡凡想让小鸡攀岩和跳高,那更不行。孩子们觉得小鸡太小了,它会摔死的……

孩子们一一否定了他们认为不合适的方案,最后剩下了他们认为比较可靠的钰钰、辰辰、浩浩的方案。这三位孩子进行了第二轮“争取花花抚养权”的演讲,他们详细解释了自己的喂养计划。

浩浩说:“我邀请它和我一起睡觉,在它窝里放上棉花,然后喂它吃虫虫和小米,还让它陪我一起玩小汽车。”

辰辰说:“我会给小鸡的箱子里铺上棉花,带它到草地上玩,给它喂虫子和小米。”

钰钰似乎志在必得。她边说边用手比划着:“我要把小鸡放在一个软绵绵的窝里,喂饭的时候像门卫爷爷一样把它轻轻地拿出来放在一张纸上,然后沾点米粒喂它。我家有花房,冬天也有阳光和青菜,我要陪它一起在草地上晒太阳。我还会给它唱歌、跳舞,让它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钰钰的演说似乎更能打动小朋友。小朋友说钰钰很细心,知道怎样照顾小鸡,还会让小鸡开开心心。经过投票,钰钰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与同伴交流和讨论能够激发幼儿形成思考的新路径,构建自己的观念。在讨论“谁领养花花”的过程中,孩子们表达、倾听、争论、分析、比较,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互相学习,促进了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钰钰妈妈非常支持孩子们的活动,下午来接花花的时候她答应寒假期间每天都给花花照相、录像,发到班级群中分享。

时间又过去了整整五天,孵蛋器里还躺着5只没有孵出小鸡的蛋宝宝。门卫爷爷告诉孩子们:“过了21天的鸡蛋就再也孵不出小鸡了,而孵蛋器里温度太高会让鸡蛋变臭的。不信我打开一只蛋你们看看。”可是孩子们怎么都不肯,他们不肯放弃那些“小生命”。

离放寒假只有两天了,孩子们还是坚持翻蛋、观察。在最后一天,爷爷拿来手电筒和孩子们一起迎着光照了每一只鸡蛋,孩子们看到鸡蛋里面还是透亮的。在爷爷的劝说下,孩子们总算同意敲开了剩余的5只鸡蛋,发现里面的蛋清和蛋黄没有任何变化。

“为什么它们没有变成小鸡?”“花花的蛋怎么就会变小鸡?”

爷爷说:“一般来讲,受精蛋储存的时间不能超过7天,可能这些蛋放的时间太长了。”

孩子们有些失落,但庆幸还有花花。

花花的幸福生活和不幸

一回到家,钰钰就给花花用竹筐子布置了一个新家,钰钰向小朋友们保证的事情真的做到了:为了让花花开心,她们每天都会带花花去花房的小菜园散步,带它捉虫吃菜;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给它讲故事;给花花画像;拿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和它一起玩;为它唱歌、跳舞、表演转呼啦圈;带它到跑步机上跑步健身;每天亲自为花花剁饲料,还和妈妈一起上网查找科学的喂养方法,给花花添加奶粉和黑芝麻增强营养。

钰钰全家把花花当成“小公主”来养,花花长得飞快。农历新年就要到了,妈妈给钰钰买了过年的新衣,钰钰也给她可爱的“花花公主”准备了漂亮的新年发卡……

可是就在开学前两天,钰钰家里客人聚会,邻居家的小朋友来看花花说:“花花有翅膀,可以让它学习飞。”

于是,他们把花花放到扇子上,往天上一扔让花花飞,结果花花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受重伤了。钰钰吓坏了,赶紧找来医药箱给它消毒、包扎。当晚花花就开始拉肚子,不再进食,浑身哆嗦还叽叽地叫。钰钰紧张极了,她和妈妈一起给花花喂药,还给它窝里放上了热水袋……

花花终因伤势过重失去了生命。钰钰眼睛都哭肿了。经过电话沟通,钰钰妈妈认识到这也是一个教育契机,可以让孩子知道小鸡虽然有翅膀,但它不同于其他飞禽,饲养小动物要遵循它们的生理特点。钰钰的妈妈是位有智慧的母亲,为了安抚钰钰,她借鉴了绘本故事《兔子的胡萝卜》的结尾,在埋葬花花的地方种了花,告诉钰钰那是花花生命的延续。钰钰让自己心爱的毛绒小兔陪着她心爱的“花花”。

开学后,孩子们都询问花花的情况,钰钰将事情经过告诉了小朋友。“小鸡有翅膀,但是它是不会飞的!”“小鸡不会飞,小鸟才会飞。”

“我们还想养一只小鸡。”“我们再孵一只花花吧。”

花花的到来让小朋友们欣喜,花花的离去让他们难过和不甘。再孵一次小鸡能够弥补孩子失落的心情。因此,我们决定支持孩子的想法。能能的妈妈听说后,从农场买来了10只受精蛋。孩子们再次期盼小鸡的到来。

再次见证生命的奇迹

果然,孩子们的辛苦等待获得了珍贵的回报。让孩子们惊喜的是,这次他们目睹了在孵蛋第20天也即小鸡要出壳前一天的明显变化。

这天早上,孩子们照例给孵蛋器里的蛋宝宝翻身,悦悦惊奇地发现其中一只蛋上有两个洞。“快看,这个蛋上有两个洞,里面有只小鸡。我看见它的羽毛了。”

她的叫声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关注。静止不动的蛋变成了会动的、活生生的小鸡!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孩子们被震撼了!

“它是不是马上就要出来了?”

“快挡着它,别让它掉下去。”

“还是拿棉花把它包起来吧,不然它会冷的。”

“唉呀,我还听到它的叫声了。它的声音小小的。嘿嘿!它就要生出来了!”

“我刚才拿它的时候,觉得它在鸡蛋壳里动了一下。”

孩子们边看边说,但等了很长时间,小鸡也没出来。

“我们帮它把蛋壳打开吧!这样它就出来得快了。”一个孩子突然建议。

“不可以打开!我觉得应该让它自己出来。”

孩子们捧着蛋来问我能否把鸡蛋壳打开。我和他们一起上网查了一下,了解到我们不能帮小鸡打开蛋壳,因为虽然有羽毛、有叫声了,但是它在蛋壳内还没有完全孵化好,要等它自己啄破蛋壳出来才行。

“好吧,我们还是等它自己出来吧。”孩子们围在桌子旁观察起来。但他们等了好一会儿,小鸡还是没有出来。

“我们还是把它放回去吧。它还要生长!”

听了我的话,孩子们把蛋放回了孵蛋器。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孵蛋器里有两个碎了的蛋壳,循着叫声,他们找到了躲起来的两只小鸡。

因为有了前期养鸡的经验,孩子们已经不需要爷爷和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自己就能”照顾“小鸡了。他们自己找来棉花和纸盒,又向伙房叔叔要了小米,泡好后再喂小鸡。

“它俩长得好黑!好像双胞胎!”

“它们长得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有一只脚是黑的,另一只脚是黄的。”

“一只大一点,一只小一点。”"我们给它们起个名字,叫大大和小小吧!”

大大和小小的到来,使孩子们重新忙碌起来,他们给小鸡喂食、清洁身体,打扫、铺设鸡窝,带小鸡散步、晒太阳,观察、讨论小鸡的一举一动,有了许多新的体验和收获。比如,他们带小鸡去菜园里散步时,发现它既不吃菜也不抓虫,而是不停地在地上啄沙子吃;他们带它去沙池散步时,发现小鸡用嘴巴挠翅膀,还不停地在沙地里打个滚……这些发现让孩子们了解了小鸡不同寻常的生活习性,知道它们吃沙子是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在沙池打滚、挠翅膀是在用沙子洗澡……

孩子们与小鸡的故事仍在继续,他们正和小鸡一起茁壮成长。

这个故事是从一个男孩犯的一个可爱的错误开始的。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善良、爱心,让我们更高兴的是他们好奇、好问,并积极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师需要学会耐心和倾听,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篇5:养蚕记教育随笔

养蚕记教育随笔

一天,齐齐带来了一个小盒,盒子里面有很多小黑子儿。我请小朋友们猜这究竟是什么,结果谁都没有猜出来。齐齐最后告诉了大家,是蚕。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都问齐齐它们怎么才能长大呢?齐齐告诉大家,只要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三天就能变成小蚕宝宝了。这以后孩子们每天都去观察它们,耐心地等待着它们变身的那一刻。

5天过去了,可是依然没有变化,为什么呢?齐齐也不知道。大家都开始担心起来,它们还会长大吗?是不是已经死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求助了网络,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蚕的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虽然窗台上有阳光,可是温度不够,所以还没有长大。最后,我们决定把它们放在睡眠室的暖气旁边。2天之后,蚕宝宝终于长出来了。

接着,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蚕宝宝要吃东西才能长大,可它们喜欢吃什么呢?我们班小朋友大胆想象,有的说小米,有的说饲料,有的说面包渣,还有的说桑叶。于是我们把蚕宝宝分装在4个盒子里,盒子上的食物标记由小朋友们利用计算机中的画笔功能进行绘画,然后打印出来,贴在盒子上。小米、面包渣和桑叶都比较容易找到,饲料是我们从网上订购的,有红色和绿色的两种。

之后的每天,这4个组的小朋友轮流用相机拍下蚕宝宝的图片,保存在计算机里,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吃饲料和桑叶的.蚕长得比较好,另外两种大部分都饿死了。于是,我们决定放弃那两种食物,专心喂饲料和桑叶。不久,蚕宝宝就长大了,特别是吃桑叶的,长得又白又胖。吃饲料的蚕宝宝也长得很好,不过却变成了红色和绿色两种颜色。孩子们很好奇,为什么蚕宝宝是有颜色的呢?孩子们一边上网寻找答案,一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蚕宝宝应该是白色的,问题应该是出现在食物上。诺诺说:“肯定是饲料里添加了有颜色的东西,蚕宝宝吃了以后才会变色的。”笑笑说:“我觉得饲料不好,还是天然的桑叶好,饲料里加的东西会对蚕宝宝造成伤害的。”最后我们决定,只用桑叶来喂养蚕宝宝。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了,小朋友们都很担心,怕它们长得太大,盒子就该装不下了,于是点点从家里带来了一个大盒子,给它们换了新家。

又过了一段时间,鼎鼎惊奇地发现有丝状的东西,就叫来小朋友跟他一起看,并拍下了照片。接着,我又带着大家上网查资料,发现原来是蚕在吐丝。眼见着,蚕吐的丝越来越多,大家又担心起来。我并没有马上告诉大家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和记录。几天过去了,蚕不见了,丝变成了小圆球。查过资料才知道,这是蚕的茧。

当飞蛾悄悄死去时,孩子们有些伤心,为了安慰他们,我鼓励他们用计算机画出蚕的变化过程,并查出蚕吐的丝究竟有什么用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的探究欲望大大提升,主动学习的兴趣也更浓了。他们利用计算机的网络功能,了解到蚕的生活习性、蚕的用处等,从而学会了在遇到问题时通过网络寻求帮助。同时,运用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摄像器材将蚕的变化记录下来,更方便幼儿反复观察比较。当孩子们为蚕的离去伤心时,利用计算机中的画图功能,记录蚕的成长以及变化过程,既是一种纪念,又是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同时也为小朋友们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