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苹果教学设计

曜亲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苹果教学设计

《苹果》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苹果》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实验校,师资力量强,学生的素质也比较高。部分学生以前就接触过除法竖式,但是对于竖式的含义、书写格式及应用还并不明确。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分成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安排在一课时内进行教学。

  四、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妈妈昨天买了20个苹果,要把这些苹果放在一些盘子里面,你愿意帮妈妈分一分吗?

  (揭示课题:“分苹果”并板书)

  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盘放4个、5个、6个、7个。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10个,其他同学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学生还提出如果是每4,5个放一盘就正好分完,如果是每6,7个放一盘就会出现剩余。)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活动一: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内交流。

  ③集中交流(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生1: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生2:5+5+5+5=20,可以放4盘。

  生3:20-5-5-5-5=0,可以放4盘。

  生4:20÷5=4,可以放4盘。

  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

  (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①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a请了解的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b观察竖式,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d班内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

  (学生小结: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4是商,表示分4盘。)

  ②教学写法,学生试写。

  a请了解的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

  b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

  ( 注意:先写被除数20,然后写除式;4要与0对齐,然后写积20;最后写0,0也要与20的0对齐。)

  c提问:为什么4和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

  d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进行练习。

  2活动二: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解决问题,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①请学生用20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盘)……2(个)

  (这是学生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很快完成。)

  ②学生先试着自己写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③班内交流。

  (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

  (学生小结:20表示有20个苹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3表示可以放3盘,3盘6个苹果是18个苹果,还有2个苹果不能继续再分了,还余2。)

  (2)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因为有前面的摆一摆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现象,但是,恰好有几名学生没带学具,在计算的时候,一个学生出现了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

  师:观察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察每道题目的余数和除数。)

  生1:20÷6应该商3,而不是商2。

  生2:如果余数比除数大,那就能够继续再分。

  生3:余数8里还包括一个6,还可以再放一盘,还剩2个。

  师: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不然就没有除完。

  (3)试一试。

  20÷7=?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

  2学生用竖式计算。

  (“练一练”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并选一道喜欢的题目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我校正在尝试小课时教学的研究活动,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六、案例点评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节课中,教师能本着这样的理念进行教学,把一节传统的除法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中有几点设想很有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能够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认识有余数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1)帮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建立“剩下”的表象,为形成“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够再平均分。“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苹果”是一个很开放的活动,对每盘分得的数量以及分的盘数都没有做规定,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操作的结果,既出现了刚好分完的情况,也出现了有剩余的情况,体现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研究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计算有余数除法关键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没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通过“每盘分6个,需要几个盘子”这样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用分实物(分学具)的方法求答案,把动手操作和抽象思考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机会。

  (3)引导学生比较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现并理解规律。

  要求学生“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联想平均分东西,最后剩下的都不够再分的表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几道除法算式,发现相同的现象,从而理解所发现的规律,归纳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

  像“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样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比较传统也比较死板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当然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苹果》教学设计 篇2

  一、情景导入(把十个苹果贴成10的形状)

  师: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年苹果大丰收,老师也摘了些回来 。瞧,咱们着一堆苹果,你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数吧。

  二、感受新知

  1、 动手操作

  师:现在老师想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可以怎样分呢?谁来帮帮老师呢?

  点两名学生说说分法。

  师:小朋友们都想帮老师分苹果,这样吧,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分一分,摆一摆,看谁分的方法最多。

  2、学生汇报分的情况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电脑上拖动苹果演示学生的分法。

  3、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分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方法垫很多,但是有很多都是一样的,还有很多分法有的同学没找出来。现在老师教同学们一个又快又好的方法,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像老师这样来分。

  师:在第一堆先放一个苹果 ,第二堆放9个苹果 (生用小棒分)

  根据这种分法,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

  1和9 1+9=10 9+1=1010-9=110-1=9

  2和8 2+8=10 8+2=10 10-2=810-8=2

  .........

  4、凑十歌

  师:通过刚才的分苹果,我们知道了1和9组成十,2和8,3和7,4和6,5和5组成十。怎样能快速的记住这些呢?老师把他们编成了凑十歌

  帮同学们来记,请看:

  出示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学生齐读,自由读,记凑十歌。

  5、对数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做对数的游戏,老师出示一张数学卡片,你伸出的手指数和老师的数字合起来是10。如我出2,我出8,2和8组成10。

  三、巩固练习 

  (1) 连线

  (2) 摘苹果 

  (3) 猜电话号码

  师:在我们的中处处都 有数学,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和本,记下老师出示的每张中算题卡的得数。强调只记得数,按顺序记,这些数字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记错。(得数连起来就是老师的电话号码。)

  四课堂小结

  板书:分苹果 

  12 3 4 5

  9 8 7 6 5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9+1=10 8+2=10 7+3=10 6+4=1010-5=5

  10-1=9 10-2=8 10-3=710-4=6

  10-9=1 10-8=2 10-7=310-6=4

  凑十歌:

  一九一九 二八二八三七三七四六四六五五凑成

  好朋友 手拉手真亲密一起走一双手

《苹果》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2、通过独立操作(小数目的平均分)与合作交流,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教学关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苹果图片 盘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活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看,谁来了?智慧老爷爷不但来看同学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把12个苹果卡片很整齐地贴在黑板上)智慧老爷爷要求: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咱们班最爱吃苹果的四个同学。怎么分?

  (生动手分一分。)

  你怎么分得这么快?

  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这个办法好,值得大家学习。嘿,老师刚把话说完,机灵狗不服气了,它说:“这不就是昨天学过的平均分吗,我这里有一个难题,你们敢和我挑战吗?”(师边讲边把机灵狗贴在智慧老爷爷的旁边,机灵狗的问题是:“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

  机灵狗提出的新问题,实际上也是平均分,因为每盘放的苹果是同样多的。所以,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二、提供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1.小熊分苹果。(第34页试一试第1题)

  小熊把家中吃不完的10个苹果拿来了,要分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小黑板出示:(1)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2)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

  2.小松鼠分松果。(第35页第2题)

  (出示小松鼠采松果的挂图,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投影出示:(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2)有六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让学生独立解答,把结果填写在书上的方框内。

  3.小兔运萝卜。(第35页第3题)

  (出示教材第35页第3题“小兔运萝卜”的挂图)这六只小兔子用课余时间,帮助农民伯伯收萝卜呢!它们费了好大的劲,拔到12根萝卜。唉,它们怎么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那是什么难题呀?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问题,让他们独立解决,再利用这个具体情境,想一想还可以提出哪些平均分的数学问题。

  三、活动延伸,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平均分”的问题?在咱们学校生活中有吗?(师边问边出示课本35页第4题的挂图,引导生探索出不同的排法。)

  四、赋予学生总结评价的权利

  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他说得好吗?(让学生参与评价。)

  板书设计:

  分 苹 果

  平均分有两种情形:

  1、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

  2、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苹果》教学设计 篇4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个苹果》,它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动人故事——防炮洞里的志愿军战士在非常干渴的情况下分吃一个苹果,最后还剩下了一大半,生动地体现了战友之间深厚的关怀与友爱之情。根据教材内容与单元主题,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应该在落实读书、识字等常规目标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及当时的背景深入理解、感受志愿军战士相互关怀的深厚感情,进而使他们懂得“团结才有力量”这一深刻道理。

  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课堂尹始,我将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曾经有过口渴的感受吗?能说一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吗?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切身经历,将会很自然地进入“干渴”的体验,那种“嗓子冒烟”的感觉就必然成为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础。然后我将采用“激将法”,这样对学生说:“你只是几个小时最多不过半天没喝到水,那算不上什么干渴,连续几天几夜喝不到一滴水,而且还要打仗,那才叫真正的干渴呢!。想一想,那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学生对此可能感到难以置信,紧接着我将给他们播放一个电影《上甘岭》的片断,然后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这就是当年志愿军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敌机的封锁,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连续几天几夜没喝到一滴水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学生有了这样的间接性体验,对干渴的滋味感受得就会更加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高年级阶段阅读叙事性文章要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事情的梗概。”逐步具备“略读”的能力。依据课标的这一要求,我将趁热打铁,在学生有了“干渴”的具体感受之后,让他们带着下边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件什么事情?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回答起来并非容易,学生需要通过扎实的阅读,才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回答,不仅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将为精读阶段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随着学生的概括回答,我将通过相机引导,揭示出事情的基本脉络:火线运输员把路上捡到的一个苹果送给连长,这时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滴水了。这一个苹果先后在8个人手中转了两圈,第一圈原样回到了连长的手里,第二圈还剩下大半个。教师随机板书。

  第一圈——原样回到手中第二圈——还剩下大半个

  整体感知阶段将随着完成识字任务。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上不必花费过多的工夫。本课的生字只有3个,其中有两个字容易写错,一个是“卸”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左边的竖是一笔到底,不要断开。另一个是“熏”字,要提醒学生不要跟“重”字混了。

  3、仔细品读,体会情感。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个苹果》一文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是一篇渗透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细节部分进行仔细品读,从中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相互关怀、团结友爱的思想情感,不仅会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激励学生树立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的价值观,从而使语言文字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和谐统一。为此,我将以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细节进行品味:第一个问题是“一个苹果在8个人手中转了整整两圈还剩下大半个,难道是他们不渴?”借助这一问题把学生阅读的目光引到有关“干渴”的细节上来。课文中这样的细节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写连长干渴的语句:“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品水了,只有前天晚上,营长给了我一块两寸长的萝卜,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再如写步话员小李干渴的语句:“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这些天一直没休息,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再像写通讯员小蓝干渴的语句:“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等等,对于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出战士们的干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读出“干渴”,实现“读悟合一”。第二个问题是“既然战士们那样地干渴,为什么他们不肯吃掉这个苹果?他们心里当时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进一步深化,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去感受志愿军战士相互关怀、团结友爱的伟大胸怀。

  4、总结深化,点燃激情。

  本篇课文在体材上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小小的一个苹果折射出志愿军战士团结友爱精神的伟大光芒,反映出人民军队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在对课文的细节进行仔细品读之后,我将抓住课文的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防炮洞里的战士为什么都哭了?此时此刻,你的感觉又是如何?通过思考回答,唤起学生对志愿军战士友爱之情的强烈共鸣,此时,他们内心的情感将会从理解发展到敬佩,再由敬佩升华为感动,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防炮洞里的一名战士,这种角色转化将把他们的内心感情,从而使情感目标的落实达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5、升华情感。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一个苹果的转移为“明线”,以战友间的情感加深为暗线,紧紧抓住文中的细节部分进行品读,着力引导学生走进志愿军战士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将会时时感受团结友爱的巨大力量,进而使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同语言文字的学习达到高度和谐,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苹果》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要求进行美工创作;

  2、通过美工活动的进行学习运用手部小肌肉进行"撕、贴"活动;

  活动准备

  1、16开铅画纸(画有苹果)。

  2、红色、绿色美工纸若干。

  3、固体胶管。

  4、桌椅

  活动重点:

  使幼儿掌握撕纸的技巧及粘贴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呈现画有大苹果的铅画纸,问

  ①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②小朋友想一想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2、简述及活动目的,并倾向朋友想一想自己想把苹果贴成什么颜色的(强调要贴在苹果图形内部)

  3、进行示范活动告诉幼儿如何用手指撕纸、;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如何用胶水粘贴

  二、操作过程

  1、幼儿进行创作活动.

  2、老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交流、分享

  1、夸奖孩子们贴的苹果非常的漂亮.

  2、请愿意介绍自己苹果的小朋友来讲讲.

  3、把自己的名字写上

  四、延伸活动

  假如时间答应或者孩子们爱好还是很高的话,可以鼓励孩子们给自己的小苹果画上叶子等其他的添画.

  活动反思:

  以往的美术绘画活动多以临摹为主,对树的颜色、形状和布局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照着教师的范画来涂色、布局,根本没有自己的想象和个性,而且评价的纬度是单一,更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夏天,幼儿园内的树种类多,树叶茂密,大小高低应有尽有,是进行此绘画活动的好条件。

《苹果》教学设计 篇6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2课时——————《分苹果》,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这节课: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

  一、首先我来分析教材。

  《分苹果》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面对数量较少的物体,勇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教学难点: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我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导入法;2、激励法;3、多媒体辅助法;4、开放式教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分苹果的”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呀,今天特别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哦,原来,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她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y。笑笑为大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大家看,她拿出了什么?(课件出示)哦,这么多又大又甜的苹果呀!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大苹果?

  师生一起数苹果。

  师:对,一共有12个苹果。现在笑笑想请同学们帮她把这些苹果分别摆到盘子里,你们愿意帮忙吗?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助笑笑“分苹果”。出示课题:分苹果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师:笑笑拿出了4个盘子,要把这12个苹果放到4个盘子里,怎么放最合理呢?对,平均分。

  师:上节课我们在帮小猴子分桃子的过程中认识了“平均分”。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学生代表说一说。

  师:根据图上的情境,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比如:12个苹果放到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

  师:平均每个盘里放几个苹果呢?就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注意边分边说你是怎么平均分的?

  学生动手分一分。

  师:谁能汇报一下你分的结果?

  学生汇报结果。

  师:那你能说说是怎么分的吗?

  (学生介绍平均分的方法,教师及时评价。)

  2、师:苹果分好了。咦,乐乐发现盘子有点小,放三个苹果有点挤。他建议:

  每个盘子里放2个苹果,可以吗?哦,明明说:”当然可以,可是盘子不够呀。小朋友们,请你帮乐乐和明明分一分。(课件出示:这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需要几个盘子?)

  学生先独立思考或具体操作,再进行全班交流。

  师:哪位小朋友来汇报一下你分的结果?

  学生介绍分的结果及具体方法。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通过动手实践二个二个的分,或者借助学过的乘法口诀,都算出了可以放6盘。

  师:其实呀,这种分法也是平均分。因为每盘放的苹果是同样多的。所以,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3、师: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除了每盘放2个,可以放6盘。还可以怎样平均分?请小朋友动嘴说一说,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同桌摆,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小兔背萝卜

  ①先数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②如果每只小兔拿4根萝卜,需要—只小兔才能运走?

  2、小松鼠装松果。

  (1)出示“练一练”中的第2题的图片。

  (2)互动活动:故事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①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②每个篮子装3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③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④有9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3、排队做操。

  (1)出示“练一练”中的第4题的图片。

  (2)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排?

  ①可以采用的办法:用学具摆、用笔在纸上画、想乘法口诀等。

  ②可能会产生以下不同的排法:

  每排4人,排6排;每排6人,排4排;每排3人,排8排;

  每排2人,排12排;每排12人,排2排。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谈体会,从“平均分的两种典型方式”、“分实物的多种操作途径”等方面交流感想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

  分一分,填一填:把18个圆形。

  1、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2、平均分成6份,每份个。

  3、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份。

  4、平均分成5份,还剩个。

  5、每7个分一份,分成了份,还剩个。

  六: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苹果》教学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纸球的方法装饰苹果,发展幼儿的手部动作。

  2.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活动的乐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画有苹果轮廓图片、大树2棵、固体胶水、皱纹纸条、筐若干。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请幼儿大胆说一说。

  T:果园里的苹果都熟了,我们一起去摘吧。(师幼一起唱歌)

  哇!摘了这么多的苹果。

  你们喜欢吃苹果吗?

  2.出示大树,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T:那苹果长什么样子的啊?

  (圆圆的,大大的,红红的。)

  苹果长在哪里的呀?

  对了,长在树上的。看,这里有两棵大苹果树,可是上面有没有苹果啊?

  (没有)

  没关系,老师来变一个红红的大苹果。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瞧!(出示苹果粘贴画)

  你们想不想也来变啊?

  3.出示空白苹果图片,教师讲解示范操作步骤。

  T:这也是一个苹果,哪个苹果好看啊?

  那我们把这白白的苹果穿上一件好看的衣服吧!

  先请小朋友们拿一张纸片,把它放在手心里,压一下,团起来,就像做汤圆一样。

  一起和老师来做做看。(幼儿空手跟老师模仿)

  好了,一个纸球做完了。然后把胶水的帽子打开,放在筐筐里,拧出一点胶水,把团好的纸球粘上胶水,放在苹果身上白白的地方。

  粘在苹果的哪里?里面还是外面?记得小手要用力按一下哦!

  我们再多做一些纸球,把苹果白白的地方全部填满了。

  用完胶水,记得要把帽子盖好了哦!

  这样,一个红红的大苹果就做好了,我们把它送给果树妈妈吧。

  现在请你们轻轻抱起椅子,去变吧!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

  T:请把变好的苹果都送给果树妈妈,然后快回去坐好。

  6.小结。

  教师以鼓励幼儿为主,让他们感受活动的乐趣。

《苹果》教学设计 篇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所选择的课题是一则适合学习了两学期的大班幼儿的故事《会爆炸的苹果》。

  一、说教材

  故事的题目就能激发孩子欣赏故事、学习故事的兴趣。它情节有趣,特点鲜明,发展曲折,结局圆满,以孩子熟悉的小动物:小猪、狐狸、小鸟为主角,运用了拟人化的语言风格,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非常适合大班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这则故事我打算分为两课时来完成,今天讲的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初步感知、表演故事,理解人物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作品,理解并掌握词语“好奇”、“珍贵”、“摇头晃脑”。

  2、在幼儿理解故事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初步模仿小猪、小狐狸、小鸟,表现出这三种不同角色的形态、体态及语言。

  3、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编构有趣的故事结局。

  4、激发幼儿热爱劳动,诚实善良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初步模仿表现出小猪憨态可掬、小狐狸狡猾贪吃、小鸟聪明勇敢的形态、体态及语言

  难点:理解并掌握“好奇”、“珍贵”、“摇头晃脑”等词。

  四、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猪、小鸟、狐狸的头饰。

  3、布置、创设情境,

  4、语言表演队排练童话剧《会爆炸的苹果树》。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兴趣引入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视听结合法、师生互动法。

  学法:欣赏法、感受法、讨论法、表演法、合作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9分钟)

  1、情境创设。

  创设“森林”情景,给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可联想的环境。

  【设计意图】:幼儿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创设的“森林”情境,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体验故事情境,吸引注意力,调动兴趣。

  2、常规训练,导入教学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唱着郊游的歌曲,从室外走进教室,在音乐声中带领学生做闻花香时的气息练习以及浇水、施肥时的模仿练习。

  【设计意图】:从室外走进布置后的教室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调动其学习兴趣。结合专业特点将气息、发声、模仿等常规训练渗透到情境创设中,让孩子们在练习时不觉得枯燥。

  师:“小朋友们,最近,森林里发生了一件怪事!出现了一种会爆炸的苹果,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带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接着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说的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会爆炸的苹果》。”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说出自己能想到原因,锻炼发散思维。最后导入故事,在课的开始抓住好奇心,使他们更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以情激趣,探究故事。(20分钟)

  1、利用课件播放故事。

  2、将课件停留在‘狐狸准备用大红气球骗小猪’这个画面。提问:“小朋友们,故事看到这里,你们知道会爆炸的苹果真的是苹果吗?那么,小猪要上当了,我们该怎么去帮助它呢?”

  3、引导学生想象并讨论。

  4、揭示故事结尾。

  【设计意图】:分段教学法,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探索故事结尾。这则故事的结尾是最大的亮点,我选择在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后,再公布故事结尾,这样不会让孩子形成思维定势,而是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挖掘、去探索。

  5、完整欣赏课件,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跟随动画讲述。

  6、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故事,通过提问及互动解决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故事,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人机互动等形式,让幼儿在互动的氛围和活跃的气氛中感知、掌握故事,解决本课难点,掌握词语“好奇”、“珍贵”、“摇头晃脑”。教学中教师注重规范幼儿语言,如回答问题时要完整等,引导他们说好话,说全话。

  (三)、围绕重点,充分体验。(12分钟)

  1、师:“小猪、小狐狸、小鸟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吧。”

  2、带领幼儿分角色表演,模仿并表现三种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着重锻炼幼儿的表演能力。教师引导幼儿将小动物的特点表现出来。如:小猪憨态可掬,声音粗粗的;小鸟聪明机灵,声音小小的;狐狸狡猾贪吃,声音尖尖细细等。在表演时我注重面向全体,并解决本课重点,达到引导幼儿模仿人物体态并掌握人物语言特点的教学目的。

  (四)、榜样示范,激发表演欲。(5分钟)

  1、师:“小朋友们,故事中的三个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热烈欢迎!”(语言表演队的孩子表演精彩的童话剧)

  2、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每个人物特点、体态、表情及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语言表演队孩子的表演,给幼儿树立榜样示范作用,让他们进一步理解熟知故事,并激发表演欲望。

  (五)、课堂拓展,德育升华。(3分钟)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表演的故事里,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呢?让我们来投票吧。”

  2、课件显示出三种小动物,让每个幼儿都来选一选并说出为什么。

  3、教师引导教育小朋友要学习小猪和小鸟爱劳动,诚实,善良,勇敢的精神。

  【设计意图】:拓展环节渗透了德育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准中学科整和的特点。并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1分钟)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故事《会爆炸的苹果》,懂得了要做热爱劳动、诚实善良的好孩子。还欣赏了哥哥姐姐的精彩表演。课后请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作你所表演的小动物的头饰,并和家人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下节课老师会带领你们分组表演,我们要争取和哥哥姐姐们表演的一样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能够将内容延伸到课后及下一节课,在家长的帮助下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以上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苹果》教学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能用常见的水果替换原歌词,并唱出来。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歌唱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准备一棵智慧树(树上有许多水果:苹果,橘子,枣子,葡萄,香蕉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智慧乐园玩一玩吧!出发……瞧!这是什么?(智慧树)

  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

  师:小朋友们,这可是一棵神奇的树,它会变魔术呢。看:变!变!变!这是什么呀?(苹果)

  2.幼儿唱第一遍歌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快乐的苹果歌吧!

  3.幼儿唱第二遍,并随着歌曲做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那你们还想看智慧树变魔术吗?

  二、创编歌词并演唱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见过的其它水果。并帮助幼儿用新的水果名称及特征替换原歌词。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变换水果名称创编歌曲:橘子、香蕉……根据水果颜色创编歌曲:红苹果、黄橘子……根据水果味道创编歌曲:酸橘子、甜苹果……根据水果大小特征创编歌曲:小枣子、大苹果……

  三、知识迁移

  请小朋友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把它唱到歌里去,也可以唱给同伴听。

  四、师幼互动

  把自己创编的歌唱给客人老师听。

《苹果》教学设计 篇10

  一、说设计意图

  可爱的毛毛虫是中班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毛毛虫啃苹果》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其音乐流畅、节奏鲜明,具有动作性和故事性,它以毛毛虫啃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苹果时发出的不同节奏声音为贯穿的主线,蕴含感受节奏不同、声音高低等音乐要素,内容浅显而有趣。主要学习两种节奏性“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本活动意在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这首歌的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内容浅显生动,是幼儿学习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由于中班幼儿音乐智能发展的主要方式是依赖于感知节奏,因此本次活动从倾听毛毛虫啃苹果的不同节奏入手,将重点前置,在欣赏、学习演唱之后加入肢体动作表演,以制作生动形象的节奏图谱、形象逼真的毛毛虫等一些教具来帮助幼儿有效学习,在游戏的情境中,感受节奏,感受强弱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音乐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学习者。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动机和探索的兴趣,实现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作用。为此,我为本次活动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1.感受并掌握歌曲中啃苹果的节奏(××0××0,————),能够快乐的演唱。(认知目标)

  2.感受并初步学习歌曲中的强弱变化。(能力目标)

  3.在情境中体验游戏的乐趣。(情感目标)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学习用看图谱的方法掌握歌曲中两种节奏型。而难点则是:通过图谱感受歌曲中强弱变化。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之前玩过一些有关节奏游戏的节奏基础。

  2.物质准备:毛毛虫啃苹果音效、节奏图谱、毛毛虫图片、苹果图片、毛毛虫胸饰人手一份。

  四、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毛毛虫来了

  1.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以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毛毛虫导入活动,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看,谁来了呀?(出示毛毛虫)还结合适合中班幼儿年龄段的情景教学法展开,情景教学法即通过教学过程根据活动需要,展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法,重在培养孩子的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

  2.陈鹤琴先生说过:“让孩子教孩子。”让个别幼儿先尝试学习,然后再换个角色当示范,再让其他幼儿跟着学,这样不仅能让示范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能激发其他幼儿参与的欲望,形成互动效应。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先让个别孩子上来学一学听到的声音从而引出“卡吃”。

  (二)感受歌曲中的节奏

  1.这一环节也主要结合情景和示范来展开教学的。这条毛毛虫可喜欢吃苹果啦,啃苹果的时候还会发出很好听的声音,听!(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吃)谁听清楚了?我们一起啃一啃吧!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被这个“卡吃”的声音所吸引,听的也很认真,模仿的也很像。

  2.在引出毛毛虫啃苹果的声音后,在孩子们初步学习该啃苹果节奏后我就出示图谱了,苏联某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因此,在活动中我将根据歌词的内容,精心设计各种能表现音乐内容的形象的、符号的、线条的等等小卡片,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启发幼儿在理解图案基础上掌握各种旋律节奏,使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得到有效地发展。根据《毛毛虫啃苹果》的歌词及节奏,我设计了尽可能让幼儿能理解的图谱,几个大小一样颜色不一的苹果和大小不同的嘴巴,一张嘴咬下一个苹果代表一个“卡吃”,一张嘴还没咬下代表“卡——”。

  3.毛毛虫啃苹果啃得可香啦,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听,它还在啃呢!(卡吃卡吃卡吃卡吃卡)这次毛毛虫发出了什么好听的声音呀?徐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学一学这次它怎么啃的。

  4.原来这次它是这样啃的啊(教师出示图谱二,边用手指点边说)。我们一起来啃一啃吧!

  (三)学习歌曲中的强弱变化,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的是图谱教学法,通过图谱让孩子形象的感受到毛毛虫啃苹果的节奏及轻重。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图谱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我觉得在让幼儿学习图谱上的节奏时我有点操之过急,没能很好的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过的太快了,所以孩子们可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毛毛虫啃苹果的节奏,从而导致接下来环节的氛围不是那么浓厚。本来我想先自己范唱一遍再请孩子们根据唱的内容回忆歌词再出示图谱的,但是想想会有难度,所以先帮助孩子们先接触完整的图谱,再进行学唱,希望能让孩子们能更好的理解与学唱。

  1.这条毛毛虫吃了好多苹果哦,看,它先吃了一个小小的苹果。它啃小小的苹果时,嘴巴张的小小的,所以声音也是轻轻的。(出示第一整条图谱,教师用手指着图图谱唱一遍)

  2.然后吃了一个大大的苹果,大大的苹果毛毛虫是怎样啃的呀?(依次出示图谱,教师初步引导幼儿认识该图谱)

  3.毛毛虫吃得可饱了,还高兴的唱起了歌呢,听!(教师完整示范唱一遍)

  4.毛毛虫唱得好听么?那我们跟着毛毛虫一起唱歌吧!

  5.毛毛虫唱歌的时候很开心的,那你们呢?是不是也要开心的唱呀!我们再来开心的唱一遍吧!

  6.听到大家唱得这么好听,很多毛毛虫朋友也赶来和我们做游戏了,现在请每一个小朋友拿起小凳子底下的毛毛虫贴到自己身上,现在我们带着我们的毛毛虫朋友,一起来啃苹果吧!本来第一次的时候我没有设计这一毛毛虫朋友出场的环节,显得有点呆板、枯燥,为了让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所以我加上了毛毛虫朋友也来参加活动的环节,还和毛毛虫朋友一起找苹果,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有趣的情景游戏中巩固歌曲。即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想这次活动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通过特定的情境,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的体验,获得新鲜感、成功感。经过第一次的上课,又发现仅仅带着毛毛虫朋友在座位上唱歌还是缺乏音乐课的活力,缺乏教师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所以又增加了带着毛毛虫朋友找苹果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趣度明显比第一次更高了。

  (四)结束游戏

  结束部分,我还是采用了情景教学法,首尾呼应,让孩子们在一整个情景中学习、游戏。外面的毛毛虫兄弟也想听我们大家唱歌,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唱给外面的毛毛虫兄弟们听吧!

  五、说活动反思

  1.活动过程中,在刚出示图谱,让孩子认识图谱上的节奏和学念节奏时,有点操之过急,没有等所有的孩子都掌握时,就进入了学唱歌曲部分,所以没有很好的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应放满脚步,一步一步来。

  2.没有让图谱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孩子们可能还没有完全图谱的意思。

  3.肢体动作可以更加夸张,表情也可以更加夸张点,应通过自己的夸张形象带动孩子的积极性。

  4.互动可以再多点,学唱的形式可以再丰富点就更好了。

《苹果》教学设计 篇11

  《苹果》是一首琅琅上口的歌曲,歌曲旋律简单,歌词内容又易记。苹果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水果,对于苹果也比较了解,孩子们也都喜欢吃。本周我们的主题是好吃的水果,所以孩子们对水果有浓厚的兴趣。本次活动的目标: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尝试用替换的方法大胆仿编歌词,体验仿编歌曲的快乐。

  首先,在导入的环节,我出示了一只红苹果,引导幼儿说说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它长在什么地方?孩子们的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幼儿一下就说出了苹果树,我马上切入主题,出示一张长结满红苹果的树,让幼儿说说树上有多少苹果?有的幼儿说3个、有的说4个,当然他们的答案并不正确。很快有一幼儿说:有很多苹果。接着我引导幼儿看图说:树上许多红苹果。活动以引导的方式进行着,幼儿有一定的经验,知道要把熟了的苹果摘下来,于是,我出示相应的图片,并让幼儿做摘苹果的动作……。这首歌曲总共四句,我设计了四张图片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并以儿歌的形式,让幼儿欣赏,在看一看、说一说、念一念中巩固了幼儿对歌曲内容的认识,所以学习歌曲的过程很顺利,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歌词,对于歌曲的旋律孩子们也很快的掌握了。在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的环节孩子们都非常的投入,在仿编环节,我先引导幼儿说说除了红苹果,你还吃过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说出了一大堆的水果,如:黄香蕉、黄菠萝、黄橘子、红桃子、红石榴等等,这些水果都长在树上,手的方向朝上同红苹果;可是有的水果长在地上,有的幼儿马上就想到将手的方向朝下,其他动作不变。

  整个活动看到孩子们的积极投入,活动氛围好。活动层层递进,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善于引导孩子的兴趣,这样你会发现很多的乐趣,并不只是让孩子学会唱这首歌,而是要真正的要让孩子体会到音乐的乐趣。

《苹果》教学设计 篇12

  音乐活动《苹果歌》是一首琅琅上口的歌曲,歌曲旋律简单,歌词内容又易记。苹果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水果,对于苹果也比较了解,孩子们也都喜欢吃。本周我们的主题是好吃的水果,所以孩子们对水果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在导入的环节,我出示了苹果,孩子们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所以学习歌曲的过程很顺利,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歌词,对于歌曲的旋律孩子们也很快的掌握了。在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的环节孩子们都非常的投入,在活动中我并没有准备很多教具,但是这也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

  树上许多红苹果,我问孩子们:孩子们,苹果树在哪啊?如歌词:一个一个摘下来。我让孩子们想象怎样摘苹果,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孩子们伸手在树上摘苹果,摘后有的放在口袋里;有的用手弯成一个环作篮子,把苹果放在篮子中;还有的孩子在摘的时候跳起来,一边说这个苹果太高了,摘不到…对幼儿的回答我都给予一一肯定。

  仿编环节:除了红苹果,你还吃过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说出了一大堆的水果,如:黄香蕉、黄菠萝、黄橘子、红桃子、红石榴等等,这些水果都长在树上,手的方向朝上同红苹果;可是有的水果长在地上,有的幼儿马上就想到将手的方向朝下,其他动作不变。

  整个活动看到孩子们的积极投入,活动氛围好。只有教师和幼儿真正融入到教学中,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善于引导孩子的兴趣,会发现很多乐趣,并不只是让孩子学会唱这首歌,而是要真正的要让孩子体会到音乐的乐趣。

  以上是艺考文库小编@曜亲@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歌曲《苹果》教案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苹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