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计划(11篇)

整心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计划(11篇)

下面是小编@整心@为大家整理的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如果这20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的文章。

篇1:有机化学教学课件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矗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我还提醒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如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实验有红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帮助记忆这个反应。

篇2:有机化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思考安排策略

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本课题与前二课题的内容联系不大,都属于常识了解性的学习,难点不多,但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尝试进行有效的探究和学习,学生在学习本课题时应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填写一些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然后通过比较、分析、讨论的方法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组成元素有什么不同,从 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字比较引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以及用图片列举了它们的不同用途。此外,教材还通过比较说明了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不同性能。合成材料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教材用图表和文字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合成材料的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学生活动反思

在安排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环境尽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考虑到在中考中的地位和目标,教师不应一味的填鸭讲解,否则容易造成内容的枯燥与单调,难以把一堂本应该上的生动有趣的课变成一堂催眠课,在这里就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比如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收集塑料、纤维和橡胶的样品以及衣服标签,一组同学收集无机物三份样品,一组同学上网查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有关塑料的利与弊,以及一组同学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课堂上交流各组主要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收获。实践证明,整个学习过程比较轻松愉快,甚至有些少数没收集衣服标签的同学课堂上就会把衣服脱下来观察,这样即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能做到知识还原于生活的终极目标。

实际上近年来的课程教学也更多关注生活,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冷冰冰的理论知识,

而是更加注重实际应用,比如在讲授热固性和热塑性知识时,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就能让学生区别两种塑料的区别,而且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下自己探究这两种塑料的本质,包括一些家庭就能完成的简单实验。

三.实验安排

本课程安排的几个实验除了让教师动手演示外,应该考虑让学生动手实验,本课所需实验材料都可让学生课前收集完成,可以考虑学生在实验室分组实验,这样更能让学生融入学习知识的氛围中。

第一个实验是高分子网状和链状区分实验,实验很简单,完全可以找学生主动进行操作;

第二个实验是热塑性和热固性实验,操作较简单,学生只要掌握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就能独立完成,第二个实验教材未作要求,主要是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本人建议可以补做,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更能普及一些生活常识。

四.学生自学总结

在本课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积极参与学习的乐趣,做到乐于知学,这就要求学生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做到知识和学习量都适中,而且布置任务时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结知识能力以及分析材料能力,真个过程要做到让目标清晰,有的放矢,不要让学生无意义的收集一堆材料和信息。本课重点就是:有机物,塑料,衣服标签,白色污染相关信息的收集。而且本课文字内容较多,如果自学阅读全安排在课堂上无疑会占用很多时间,影响教学的进度。所以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先自学阅读,找出一些与本课相关的重要词汇。

五.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本课先介绍材料的知识,然后讲述人类社会材料的发展历史,最后让学生讨论材料发展给人带来的利弊,本课可结合一些相关国家政策,比如全国性禁塑来说明塑料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大危害,在学生的辩论中,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材料是每个人应该尽到的义务和责任,然后主动拒绝白色污染,本课到这里就不再仅仅是一堂化学课了,更是一堂振奋人心的道德宣传课。

篇3:有机化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高二理科化学学的是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经过二个多月的学习,和同学们讨论了一下学习的感受,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现将前一段时间做一反思,便于提高后面教学。

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他们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有机化学学起来很吃力。虽然课堂上听懂了,可课后做练习时觉得很难,尤其在测验时,时间不够用,每道题似乎都要想很久才慢慢解出来。

2、有机化学方程式难记。有机化学方程式与无机化学方程式有较大区别,学生初接触,感觉生疏,尤其是反应条件多样复杂,很难记清楚。

3、有些实验书中没有详细介绍实验步骤但又需掌握,比如苯的溴代、硝化反应,印象比较混乱。

4、有机物质名称多,难记,解题时有些不能顺利记起,要回忆很久才能联系。

从我教学中的体会是:有机化学体现系统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知识的熟练和灵活应用是基本要求。特别是有机合成要求对知识有很全面系统的掌握、要有熟练的联想应用能力。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各类有机反应条件的应用、各类反应中有机物化学键的断键成键规律是要重点把握的。

综合这些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最有效的近期措施是:将已学的重要有机方程式列出来,把有机反应类型、条件做好归纳归类,印发给学生记忆。将苯的溴代、硝化反应,卤代烃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等重要性质实验原理、装置、步骤、检验方法等编写出来,印发给学生,帮助其梳理知识,加强理解和应用。及时针对性地讲评练习。备课和编写学案时,将重要知识、核心知识列出来,让学生记住。及时检查、测试,反馈学生掌握情况,采取弥补和改进措施。

从长远打算,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和教师的忧患我采取的措施是:

1、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有机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2、有机化学强调“从典型到一般”,“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教会学生体会到这种思想,以便为后续的各类有机物的学习搭建一个理论方法的平台。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搭建好这个平台。有机化学课程是由很多个分散的知识点组合构成的,应注意领会每个章节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有机化学课程是在学习无机化学基础后开设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加强有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有机化学的零碎知识较多,如果只是无条理地堆积,那么堆积的知识越多,头绪就越乱,也越不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对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条理化、纲领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所谓读书要“从厚到薄”,就是强调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4、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由两部分组成,必修2教材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侧重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能让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因此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中要注意将必修2与选修5相关知识进行衔接,既要避免重复,又让学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点我特别注意,在讲选修的时候必要迁涉到必修2。讲授新课时,对于必修2出现过的知识,要复习、甚至需重新介绍。

5、针对性强的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堂例题讲解、课堂或课后练习以及习题评讲等教学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练习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通过课堂练习能够及时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加以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引导学生尽力做好复习,自己主动做好知识的梳理、小结;解题时多进行联系、对比;用自己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构建知识网络,画出不同知识主题的思维导图。

篇4:有机化学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的有机化学课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与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而在选修模块中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则要求很高。

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知识,是以比较典型而简单的有机物为切入点,使学生对有机化学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根据课程标准,必修模块中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设置没有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逻辑体系,主要以日常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有机化合物为例讲解其基本结构、主要性质等,并没有要求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理念。而选修模块是建立在必修2中几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在第一节就引入了官能团的概念,目的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建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二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学习时,出现了不适应,不能建立与必修模块所学习的有机化学知识的联系。如何才能衔接好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间的教学,是高二化学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人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了反思。

一、适当复习,建立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也学习了乙醇、乙酸等的性质。实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但在实际授课中,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分类和官能团的理解还存在问题。经分析,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遗忘了必修中学习的有机化学知识,只要经过适当的复习,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此时,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比较甲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灌输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以便于学生建立起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有机化学之初,学生会认为有机化学难学,无机化学简单的想法,很可能导致学习兴趣减弱甚至丧失的现象。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都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是因为无机化学实验现象有很明显的颜色变化。在学习有机化学时也可以利用有颜色变化的实验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把学生引向正确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道路上。如在学习甲烷的性质时,可以给学生演示将甲烷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进而总结甲烷出甲烷的性质稳定。同样,在学习乙烯的性质时,可以将乙烯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并与甲烷的性质对比记忆。

有机化学和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除了利用实验引起兴趣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入手。如家了在炒菜中为了提香,可以适当加入一点白酒和白醋,来引出酯的概念。

三、充分利用教具——球棒模型

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经常用到的教具就是球棒模型,而且是非常好用的教具。在讲解有机化合物结构时,如果能够让学生观察球棒模型或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模型,可以使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等的结构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利于理解其性质。球棒模型不仅可以在新授课堂上使用,也可以在习题课中使用。如,在讲解二氟二氯甲烷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时,如果单纯的在黑板上画结构简式和立体结构图,学生很难理解其结构只有一种。而用球棒模型讲解时,方便旋转氟和氯的位置,直观明了的呈现给学生。

总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并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适应、改进教育工作,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的开展。

篇5:有机化学怎么学

第一,要用化学键的理论来理解有机分子组成。如甲烷的分子组成为CH4,为什么不是CH2或C2H6或其它呢?乙烯(C2H4)与乙烷(C2H6)的分子组成相差2个氢原子,在成键上有什么不同呢?乙醇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成键的种类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CH4、C2H6与C2H2的分子构型不同,跟成键是什么关系?等等。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理解有机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是我们学好有机化学的基础。

第二,要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来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来理解有机反应。如,加成反应,什么键断裂?什么键形成?消去反应,去什么?生成什么?什么键断裂?形成什么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理解有机化学反应。

第三,要把有机物通过结构变化所反映的性质变化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系统。

第四,要灵活掌握一些技巧,如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和书写。

第五,要重视有机实验,尤其是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的反应。

第六,要做一定量的练习,有机题做少了,解题就是无思路。

篇6:有机化学怎么学

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举一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2: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醚;

4.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酮;

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酯;

6.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3: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③浓硫酸:70~80℃水浴;共热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浓硫酸共热

5.酯化反应:浓硫酸共热

6.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7.酚与浓溴水或浓硝酸

8.油酯皂化反应

9.(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4: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炔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二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H2、Cl2

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含醛基的化合物的加成:H2、HCN等 酮类物质的加成:H2

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和甲醛:浓盐酸作催化剂、水浴加热

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等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8:能跟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

(一)有机

1.醇(+K、Mg、Al);

2.有机羧酸;

3.酚(苯酚及同系物);

4.苯磺酸;

(二)无机

1.水及水溶液;

2.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3.NaHSO4

注:其中酚、羧酸能与NaOH反应;也能与Na2CO3反应;羧酸能与NaHCO3反应;醇钠、酚钠、羧酸钠水溶液都因水解呈碱性。

9: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含醛基的化合物;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7.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液态环烷烃、低级酯、液态饱和烃(如已烷等)等

(二)无机

1.-2价硫(H2S及硫化物);

2.+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2价铁: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6FeCl2+3Br2=4FeCl3+2FeBr3;

2FeI2+3Br2=2FeBr3+2I2(以上变色)

4.Zn、Mg等单质 如Mg+Br2=MgBr2(水溶液中);(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NaOH等强碱:Br2+2OH ̄==Br ̄+BrO ̄+H2O;

7.Na2CO3等盐:

Br2+H2O==HBr+HbrO;

2HBr+Na2CO3==2NaBr+CO2↑+H2O;

HBrO+Na2CO3==NaBrO+NaHCO3;

8.AgNO3

篇7: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论文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论文

一、多利用演示实验进行直观教学

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人说,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1、准备要充分。

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小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

2、操作要规范。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3、要注意安全。

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制取有毒气体,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要更加小心。例如在演示氯气制法时,适当控制二氧化锰和盐酸的量,以便在收集若干瓶氯气后,所剩氯气的量就很少了,但仍要将多余氯气通入碱液中。最后将装置移到室外,反应基本上就停止了。要学生闻氯要煽闻。为防止意外,每次演示实验,最好都要在提篮中(木制)放些水和湿布。

二、多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

学生多动手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农村中学条件限制的条件下,教学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1、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2、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3、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将初中化学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质的鉴别改为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的实验。原来学生只在作业本上完成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质的鉴别、分离,现在改为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

三、多让学生想象

1.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

某些实验,由于受乡镇中学条件的限制,只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能进行推测想象的,乃至是学生利用现有智力能进行创造想象的,都可先由学生想象其结果,再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现条件下,无法进行实验验证的,可由教师讲解点评。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比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如教学“烯烃化学性质”时,为消除学生由特殊到一般认识过程中的疑惑,可增补实验证明丙烯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等。其实施过程,就可采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先讨论实验结果,

再进行实验验证的方法。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教学中,指导学生搞好实验设计,启发学生画好实验装置图,完成相应的题目要求等,可使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做完“钠和乙醇的反应”实验,可提出如下问题:钠取代了羟基上的氢原子还是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如何设计实验予以证明?由于教学时间的短暂以及还有其它教学任务尚需完成,因而此实验只好使学生通过想象而完成。这样,既要求学生能画出相应的实验装置图或其草图,还要求学生必须明确要取定量的乙醇与过量的钠反应并准确测定生成的氢气的体积,尔后经过计算才能确定。对解决这一问题感到有困难的学生,可引导其回忆已做过的测定电石纯度的实验习题。

四、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用已学过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正如@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五、强调化学实验的预习和课后巩固

1.化学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是预习。上课前一天,学生们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做的实验。学会先预习,好处很多:

(1)它能强化听课和实验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和实验的效率;

(2)它可以节省实验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从而缩短做实验和课后做作业的时间;

(3)它可以增强实验的效果。

2、课后及时复习实验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 总之,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帮助学生加强映像,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初中学生的好朋友。乡镇中学尽管条件差,但化学实验不能省,我们要结合乡镇中学的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篇8:有机化学的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体会科学发展道路上的艰辛;

2、知道有机化合物的三类分类方法,能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3、知道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环烷烃、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等的概念;

4、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为《有机化学基础》的第一节,以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的描述向学生展现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前景,引领他们走进有机化学,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对种类繁多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做了一般性介绍。

三、学情分析

虽然本节课为《有机化学基础》的第一节,但是,学生在初中及必修2模块中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要求能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在必修2模块学习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了解了甲烷、乙烯、苯等典型的有机物的主要性质。

三、教材的充实与整合

印发“生命力”学说的观点及其被冲破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书指导法

五、教学程序

1、引入

同学们,在化学必修2中,我们学习了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请写出你最熟悉的三种有机化合物,(学生所写化学式,可以作为后面学习官能团的教学资源)并说出它们的用途。(让学生体会有机化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高二(3)班的学生表现不佳,许多同学面前的纸是空白的;高二(4)班的学生较好,能写出多种有机物的化学式。)

有机化学就是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等。有机化学研究范围广泛,有机化合物数量巨大,是化学元素中最大的二级学科,诺贝尔化学奖中有机化学(不包括生物大分子)方面的获奖总数22项,占24%。

2、有机化学的发展

给学生印发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材料或者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不宜占用太多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学生课外完成)

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

1828年,维勒,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1830年,李比希,创立定量分析方法

有机化合物通常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定量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早是由李比希于1831年提出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氧化铜在高温下氧化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分别采用高氯酸镁和烧碱石棉剂(简称碱石棉,即附在石棉上粉碎的氢氧化钠)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吸收前后的质量变化获得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氢和碳的质量分数。

1848--1874年,碳的价键、碳原子的空间结构理论,凯库勒

测定方法、合成方法

3、交流与研讨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通常有三类分类方法(用好交流研讨栏目)

1、根据组成中是否有碳、氢以外的元素,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2、根据分子中碳骨架的形状,分为链状有机化合物和环状有机化合物;

3、根据分子含有的特殊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分为卤代烃、醇、醛、羧酸、酯等。

吴乾丽:“特殊的原子或原子团”如何理解?

邢开益:同样是羟基,为什么又分为“醇”和“酚”

符卓朝:卤代烃中“X”怎么理解?

国居然:烯烃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与苯环中的键一样吗?

(这个问题,后来由金恒同学帮助解答了)

金恒:“醇”和“酚”中均含有羟基,它们的性质一样吗?

师:大家说说

李贤一、廖桃:性质不同,因为结构不一样

师:很好,虽然同学们对苯酚并不了解,但是,大家能从结构去推测物质的性质,这是十分可喜的,说明我们能从方法的层面上去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

教材第14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环烷烃、烃的衍生物等概念。组织学生阅读,提出疑问。

结合学生在引入中所写的化学式讲解,学生比较熟悉,更易理解。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反应并反映着某类有机化合物共同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教材8-9页列出了主要的官能团,共计有10种,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吗?要考虑化学必修2中学生的基础。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中反复使用,加以巩固,没有必要在此花过多时间强化训练。

(预计至此为第1课时)

教学后记

早在几十年前,美国大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就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助手、思想上的朋友,倾注我们的热情、鼓励和希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角色,就是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与疑难。“交流研讨”活动中,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1、学生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过去一年多的培养取得了成效,学生的问题意识浓了。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强。

3、必修2模块中所学“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基础不扎实。

4、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5、从晚自修学生上交的作业来看,对官能团的认识比较模糊,如把羧酸划分到醇类等。

篇9:有机化学的教学课件

教学目的`

学生熟悉UV、IR、HNMR、Ms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法。能利用图谱及数据正确解析简单有机化合物。

教学重点

UV、IR、HNMR、M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1.UV:电子跃迁类型及其吸收特征

2.IR:原理及应用

3.HNMR:基本原理、化学位移、自旋偶合和裂分

4.Ms:基本原理、分子结构与碎片离子的形成关系

课堂组织

一. 首先介绍电磁波和吸收光谱

主要讲解:波谱类型、波长范围及相应的能级跃迁方式。

强调:物质对光的吸收与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因为各种分子的结构互不相同,所以每种分子都有自己的特征光谱。

提示:质谱是分子及其碎片的质量谱。在本质上不属于波谱范畴。但在质谱仪原理中有所谓“离子光谱学”的现象和概念,所以把质谱也当作一种波谱方法。

二. 分别讲解波谱法基本原理及应用

1. 紫外光谱

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紫外光谱及其表示法,电子跃迁类型及其吸收特征)②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判断分子中是否有共轭体系或某些官能团的存在;确定未知物的基本骨架,确定某些官能团的位置;判定一些化合物的异构体、构型、构象;可用来判定互变异构的存在。)以上都举例说明。

2. 红外光谱

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分子振动类型,红外光谱图)②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③IR在结构测定上的应用(确定官能团,利用标准谱图鉴定有机化合物)。

3. 核磁共振谱(1HNMR)

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②化学位移③自旋偶合和裂分④核磁共振谱的表示法⑤核磁共振谱的应用(图谱举例)。

4. 质谱

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②质谱图的表示法③质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利用质谱提供的结构信息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篇10:有机化学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姓 名:/jianli/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85年2月 民 族:汉

户口所在:浙江温岭 目前所在:浙江省温岭市东辉新村

毕业院校:杭州师范大学 政治面貌:@员

最高学历:硕士 所修专业:有机化学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毕业日期:6月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化学相关

希望地点:温岭

希望工资:面议

教育培训经历

9月 - 206月 杭州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硕士

9月 - 206月 杭州师范学院 应用化学 本科

语言水平

英语 熟悉 级别:六级

普通话 精通

计算机能力

浙江省计算机二级

实践经验

/04~2008/05: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实践

/09~/01: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勤工助学

2006/02~2006/04:杭州恒宇食品原料有限公司,原料检测员,蛋白质含量,黏度,离子含量等的'测定等

/11~2005/11:浙江巨化集团公司见习

2005/07~2005/08:杭州广林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实验操作实践

所获奖励

获2006~校研究生二等优秀奖学金

获2007~校研究生二等优秀奖学金

获2008~校研究生科研学术成果奖

获校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获校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获校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奖

自我评价

为人诚实、待人诚恳,认真负责、谦虚好学,勤于思考、踏实肯干,积极主动,吃苦耐劳。

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强。

在新的环境中,能迅速融入集体,与人相处融洽,适应能力强。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34887380xx

联系地址:xxxxxx

电子信箱:

个人网站:/jia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