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庭教育

站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孩子家庭教育

孩子家庭教育1

  如今的父母认为,生养一个孩子,让他好好学习都是为他好,能够找一份好的工作。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真正觉悟的父母的爱,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小孩没有期待,不管他怎样我们都爱他,我们尽己所能,但不要求他。下面我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1.不要以孩子为中心

  家庭教育是不可以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的,应该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地位去陪伴孩子成长。如果以孩子为中心,他就会在溺爱中成长,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我们这一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生,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有的孩子在读书阶段,什么都不做,只要你在学习,家里的电视开静音,一家人只看图片,或者戴耳机。本来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是试问,毕业后还会遇到工作,成家、生孩子等重要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去考虑你的感受吗?我们只能适应社会,越早适应,今后受的苦越少。

  2.不要一手包办

  孩子从有行为能力的那一刻开始,就必须鼓励和引导孩子学习独立性,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理自立的好习惯。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自己成了孩子的CEO,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补课,奥数,画画,大点了加上语文,后来又是英语,等等,一个周末,1天半补课,1个假期,1个半月补课,成天只学习,不用做家务,不和同龄孩子耍,孩子小,没有反抗,一旦到了青春期,有自己的意识加上荷尔蒙作祟,突然变得很暴躁,父母的任何话都可能成为激怒他的理由。

  3.不要有求必应

  孩子要求得到的东西,家长要有原则性地衡量是否可以买,是否有必要买,买了有什么作用。盲目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无疑是害了孩子。有的父母觉得只要孩子考得好,几百上千的条件都能够满足,殊不知,父母的钱也是风里来雨里去,用汗水换回来的。

  4.培养孩子守时和诚信

  在我上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总是迟到,也不是非要迟到很久,就是那么两三分钟。其实这个和父母的教育有关,比如有的父母给孩子在课外报培训班,马上上课了,心情一不好,不去了,家长马上给老师打电话说孩子不舒服,说把课程换到明天。孩子觉得原来所有事情可以靠父母一句话就够了,于是动不动就不去上课。久而久之,他就没有了纪律观念,学校的课也就不重视了。他认为父母会帮自己的,迟到,甚至逃课、旷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了。

  5.正确使用手机,远离网瘾

  有手机的学生,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很容易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虚幻的世界里。上课昏昏沉沉,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凡是出现成绩突然下滑、厌学、逃学、辍学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几乎每节课,我都可以发现边听课边玩手机的人,讲的重点也被忽略。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孩子学习才会有动力。情商、逆商比智商重要,要会化解自己的情绪,照顾别人的情绪,培养孩子的精、气、神,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能够为孩子解读孩子犯的错。

  6.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很听话的孩子,之后变得叛逆、厌学,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有恐惧心理,总害怕孩子以后不成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身上,因此对他期望值高,要求高,管得太多太死。这样的教育违背了人成长的规律,使孩子头脑知识多了,空间少了,智慧少了。同时由于压力过大,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应从这样的教育误区中走出来,使孩子走上正常轨道。

  7.结语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要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父母。

  参考文献:

  [1]张秀平.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

  [2]李阿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8.

  [3]高天明,王塞景,贺玉峰.加强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

  [4]安丽琴.如何开展家庭教育[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一)[C].2006.

孩子家庭教育2

  1、当孩子口出污言秽语时,总是讥笑他。这会让他的词汇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2、当孩子与邻居、老师或其他人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这容易让孩子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3、永远不对孩子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4、孩子犯了错误不指出来,免得孩子会感到内疚。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5、把孩子随手乱扔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这样孩子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6、不论书刊好坏,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以干涉,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7、父母经常吵架,恶语相向,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8、孩子要用多少零花钱都照给不误,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9、对孩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生怕惹孩子生气。

  10、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孩子家庭教育3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天长地久的。

  在我个人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主要应做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

  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安全的家庭环境。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给孩子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

  二、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会发现孩子的不少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有时甚至无理取闹。但父母应该给孩子辩白表达的机会,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在父母耐心的说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过错,进而主动改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付诸的行动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应如何改正错误。多鼓励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不要盲目地批评他们的努力和失败。给孩子树立信心,自信心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够让孩子害怕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失败,而应该让孩子乐于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成功。正因为这是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无论在生活的小事上,还是在游戏、学习中,都需要始终注意这一点。生活中,孩子需要帮忙,需要爱,作为父母不是全盘代替,而是进行合理的关怀和训练,要让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动树立的,而不是别人能给予的,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孩子经过小学六年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他们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大的调整和变化,但只要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那就能够跟得上今后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对知识有渴求,对孩子的求知欲望不能轻易抹杀。其次在智育方面,家长应正确关心孩子的听课、复习、作业并给予必要的指点,指导孩子看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辅导材料、学习经验等,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培养观察、记忆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使其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认真的作风,都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引起学习较差。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他们没有自觉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作负担,经常要大人督促才能完成作业。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当然还要做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致志,提高学习效率。否则会养成孩子散漫的学习习惯。孩子做作业时,我们要避免看电视,玩电脑,我们最好看一些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给孩子尽量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五、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不是目的,家长应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当家长接过孩子的考试成绩单时,不要只看分数高低,而应本着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状况的一个侧面去考虑它。决定成绩的因素很多,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以利以后的考试;对于孩子的进步则应及时鼓励,并且帮助孩子明确进步的原因,树立孩子的信心。如果把孩子的考试成绩单看成是“奖惩通知单”,一看考了高分,给予物质奖励。看到成绩不好就打骂、惩罚孩子,只会增加了孩子再考时的恐惧心理。心得体会

  六、培养孩子的兴趣

  女儿小的时候很喜欢玩电脑游戏,她经常把自己的qq空间装扮的很漂亮,而且很有新意,有时还画些画之类,拿给别的孩子看时,多有成就感啊。女儿现在又喜欢上了英语,刚开始的时候,她的一位同学去学英语,让她也去跟着学,如今,她已经越学越有兴趣,并且在这几次考试中成绩都比较理想,看到孩子这样爱学英语,我很高兴。我知道女儿的数学不太好,我有时替她着急,真希望她能把数学提高一下,这次考试后其它功课成绩都不错,就数学考砸了,可她很有信心的对我说:“爸爸数学老师说了,数学要多做题,你给我买点资料我好好赶一下,下次一定能考到前面去”。看到孩子很自信,我也很欣慰。

  现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体,三者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每个家庭都毫无选择地面对着教育子女这个课题,这是困难而艰辛的,但也富有乐趣和慰藉。初中阶段,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思维快速的变动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孩子处于人生成长的转折关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搞好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它是培养孩子成长的重要一环。同时,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也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孩子家庭教育4

  常常会听到家长教育孩子听话,听妈妈的话,听爸爸的话等等。这种“听话”式的家庭教育,是正确的吗?

  “听话”,这是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口头禅。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下人们的一种共识。

  一位咨询者谈起父母对他进行听话教育的历程。“小的时候,姥姥照看我,妈妈上班前总是反复叮嘱,要听姥姥的话。妈妈下班回来之后也常常问我,今天听姥姥的话没有。我三岁后上了幼儿园,妈妈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儿园,临走时也总是一句话,听阿姨的话;每天晚上去接我,也常常问我,今天听阿姨的话没有。 我上小学时,每天都叮嘱我听老师的话,上课要用心听老师讲。上了中学还是经常叮嘱听老师的话。后来我工作了,也经常叮嘱我要听领导的话,看领导的脸色办 事。好像在我的记忆中,‘听话’二字是妈妈对我讲得最多的。”

  尽管没有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但从我平时对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察和我对一些同学的访谈中,可以总结出“听话”是中国家长对孩子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字。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对不对呢?对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孩子在小的时候,自理能力很差,让孩子按照父母或保护人的意愿去活动,避免出现危险,这无疑 是对的。但是,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逐渐得到发展,在这个时候,父母的叮嘱、关心、爱护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能总用“听话”两个字抽象、概括地进行教 育。

  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教育孩子,势必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灌输一种观念:大人的话,包括父母的话、老师的话都是对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独立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儿童独立行为的发展,限制了儿童质疑精神的发展,会给孩子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创造条件。

  试想,一个孩子处处、事事按照父母的话去做,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他没有自己提问题的心理空间,没有表达自己看法的余地,再夸大地讲,他不是变成 一个机器人了吗?自己的言行是受别人支配的。试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有创新人格吗?能有创新意识吗?能有创新能力吗?他们大概只会看着父母的眼色办 事,看着老师的.脸色办事,看着领导意图办事。

  我们不是一概反对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而是说要通过孩子的理解,本人独立的思维,批判性地去接受别人的话,而不能千篇一律地“听话”,不折不扣地“听话”。

  中国家庭教育要求“听话”的传统是中国小农经济在家教问题上的反映。小农经济时代,求得生活安安稳稳,不惹是生非,不出头,孩子乖乖地长大做一个老实人就可以了。这种小农经济下听话教育观念培养不出创新意识强的人,培养不出敢作敢为、敢为真理而奋斗的人。

  听话教育是缺乏民主的教育。封建时代的家庭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孩子要绝对服从父母,这种家庭教育缺乏民主的精神,也是社会生活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

  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新时期。新的时期呼唤着心理素质高的人才,新的世纪必然会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高级人才,也将造就数

  以亿计的具有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普通劳动者。中国家庭传统的听话教育已远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不彻底改变家庭的听话教育无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无法适应新世纪对普通劳动者的要求。

  哪个家庭改变教育观念快,哪个家庭就为孩子成长带来益处。我们家长眼光要放开,胸襟要宽阔,要看到孩子的未来,看到未来世界对孩子的需要,把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与21世纪需要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我们反对“听话教育”并不是反对孩子什么都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什么都不听老师的话,并不是这个意思。也不是反对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孩子家庭教育5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阳。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已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有的父母绞尽脑汁弹尽竭虑终不能如愿,有的甚至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说明幼儿阶段的教育对孩子一生人格的塑造有多么的重要了。自从孩子哇哇坠地来到人世,睁眼面对的首先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孔圣人曰:“人之初性本善”。初涉人世的孩子本身是无质的区分的,他们清亮的眸子里看到的只是一个纯净无邪的世界。随着一天天的成长,受父母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影响,越来越显示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体性差异来,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孩子。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又有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因为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同,导致的结果就大相径庭了。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生怕有一点点的差错和闪失,也有的父母因为和孩子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辈总用“隔辈亲,奶奶孙子无大小”的话阻拦大人管教孩子,为了省事,也为了免惹爷爷奶奶不高兴,便对孩子放任自由和管理,凡事顺着孩子,任其作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浪就是养成了自以为是、听不进相反意见,自负而飞扬跋扈的恶习。

  伟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生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的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这里可见一斑了。作为一个家庭,孩子是个体的,但相对于社会的一个细胞,他们又都是属于群体的,父母的责任不只是为了繁衍生息,把他们拉大成人就尽到义务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他们成才,最终能在滚滚的社会洪流中经得起风浪的拚打,成为中流砥柱。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的父母,已经非常的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了。他们想充分调动孩子大脑的每一个细胞,从小培养孩子成为天才:二三岁便让他们学唐诗、练英语、学习画画,练习舞蹈。。。”这也成为他们在别人面前炫耀孩子资质的本钱。他们从小教育孩子要听话、懂事、有礼貌、要懂得谦让、要与人为善,要好好学习,要。。。。。总之要求都是很合理的啦!一方面他们在严格的要求自己的孩子,一方面自己却犯着类似的错误:要求孩子听话却从不去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要求孩子懂事自己却“不讲理没商量”;要求孩子谦让与人为善,自己却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脏话满口,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没有耐心讲解和探询,甚至不懂装懂唐塞忽弄孩子,或让孩子问个大张嘴而羞恼成怒。曾见过一个很可笑的场面:某家长领着自己的孩子去朋友家参加生日派对,她给孩子拣这挑那,唯恐孩子吃亏,看的出来那孩子很霸气,凡事都得让着他,不然就不依不饶的,朋友的孩子比她的孩子稍大点,那朋友就总是说“让着点,你是哥哥,要爱护小弟弟。。。。”可以想象不同的两种态度,反映出来的状况肯定天壤之别。后来也是那孩子太过分了,那家长就无奈的叹着气说:“真不知这孩子跟谁的性了,常教育他不要自私来着,就是不听。。。。。。”她就没有想到孩子的眼睛是一架最高级的摄影机,自己的样子会在那个摄像机里成倒立的投影反射出来。

  诸此种种,不仅使我们情不自禁的要问: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办法呢?也许是无规律可循的,这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万事总是在探索中。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去读懂自己的孩子。只有做到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做到读懂孩子。孩子从咿呀学语到渐渐长大成人,父母都要认真破译孩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所传达的信息和需求,都需要我们为人父母付出极大地爱心,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向孩子幼小的心灵传输真善美的信息。在幼儿的眼里还缺乏识别能力的时候,是极容易好坏不分,真假不明的,孩子的瞳孔里流淌的永远是清澈的小溪,这就需要作父母的首先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好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时刻牢记“正人先正己”的古训,时刻牢记你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正在被孩子复制在眼里,在一定场合一定时候孩子就会原份不动的粘贴在他们的人生画册上。用“根正苗红”、“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卖葱儿卖蒜”等谚语来说明父母给孩子所起的表率作用我想应该远远大于他的遗传因素吧!因为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央八台节目中那个每晚为婆婆洗脚泡脚的媳妇用自己无言的行动不但温暖了老人的心,也轻易地就启蒙了孩子的爱心。这则公益性广告表明了父母的榜样给孩子的启迪是无形的,它也深深感召着每一个做父母的心。

  当然这也不是万全之策,只能说明父母的作为对孩子的影响。对悟性好比较乖巧的孩子可能管用,但对那些玩皮不留心的孩子来说,还需要大人进一步的启发和引导。至于如何去做,还真的需要好好琢磨三思而行呢。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循循善诱,不能用简单粗暴的问题加以解决。我从切身体会中总结出了一些自觉较有益的方法,奉献于此,以供商榷和改进:

  首先做人父母的对待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言出必行,赢得孩子的信任,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品行。如果父母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的一拖再拖,或用假话唐塞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使孩子办事敷衍不认真,遇事半途而废失去自信。

  然后,要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过程。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快,思维活跃,对事物好奇性重,自制能力差,所以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要尽可能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孩子的任性不要动辄就采取责骂、怒吼或附之拳脚,要首先搞清楚孩子这样做的理由和原因,耐心的给以和风细雨式的诱导和疏通。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身心才能健康发展。

  再者,也绝不能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需求。有的父母不管孩子的喜好,从个人主观愿望出发,给孩子报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却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也不管孩子承受能力如何,认为只要舍得给孩子花钱就可以了,都叹可怜天下父母心,殊不知也可怜天下孩子心哪!孩子从小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何来欢乐而言?

  其次,在家庭里,对孩子我们更应该提倡情感式的教育方法,不搞一言堂,用强制的办法管制孩子。要学会经常用鼓励欣赏的目光和语言与孩子交流,使孩子更乐意把父母当作知心朋友向父母倾吐心里话,便于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适应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需要。对于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作父母的都应该用欣喜或亲吻等体态语言回报孩子。如果作父母的能对孩子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波动,不要想当然而做到及时沟通心中有数的话,那么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必定架起的是心心相印的桥梁,孩子在这样愉悦、自信、健康的环境下也必定会成长为一个宽容、大度有包容心,理解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的人。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技巧性:1、去关心但不约束他们。大事上掌握好风向,小事上鼓励孩子积极接受新鲜事物,健康自由的发展,把他们放在广阔的天地去经风识雨,不要心疼他们去吃那点小小的苦头,不要以为什么事大人承担就是爱孩子的表现。我们大人应该做的是教会他们生活的技巧和能力,让孩子感觉他们自己很有用,感觉自己在天天长见识,能力一天天在提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完美的思想意识和健全的人格,绝不把父母的思想和意识强行灌输给他们。事实也证明父母只起辅导员的作用,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和锻炼,这样的孩子反而更爱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更喜欢各种的尝试,更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真正的爱心。2、让孩子放松但不放纵他们。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本来就重,作父母的应该让孩子学会放松,既不要把孩子推给老师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也不要整天把孩子圈到书山题海里,让他们学这学那,虽然用心良苦,但只怕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孩子会因为父母对自己在心理上的冷漠,逐渐产生孤独无助的不安全感,从而不堪重负而产生逆反心理,轻则精神萎靡,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重则甚至造成离家出走、轻生等悲剧的发生。父母应抽出必要的时间陪孩子娱乐、玩耍,调节他们的精神负担,把他们带到乡下或户外吸收新鲜空气,给他们充分接受大自然的机会,让他们与大自然亲近,幼儿是更应该属于大自然的,不是吗?不要让他们小小年级在性格上就成为一个小老头小老太,培养他们保持活泼好动天真可爱的天性。3、尊重但不包容他们。孩子做了错事,父母在批评教育的时候,有时往往忽略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管人前人后都要数落孩子,认为自己教育孩子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在人前教育孩子效果会更明显,孩子因为害羞会更容易改正缺点,殊不知却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再调皮捣蛋的孩子,也还是希望在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招人喜爱的一面。所以,我们作父母的更应该学会尊重幼儿,保护好他们脆弱的自尊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恶习的包容。大人应该在人后及时诱导和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缺点,这样孩子会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心甘情愿接受父母的批评并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说一千道一万,一切的出发点都是要首先读懂自己的孩子。我们培养教育孩子,也不只能是为了让他们成才。我们应该首先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社会;教会他们如何爱自己也爱别人;教会他们如何独立面对生活。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培养他们对自己对生活的一种自信力;培养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颓废的顽强毅力;培养他们对个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一份爱心和奉献精神;一句话:培养他们健全完美的人格。只有这样了,我们才可以说把它培养成人了,他所学到的那份技艺和能力才能有效合理的用之于社会,才算是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孩子家庭教育6

  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要经历的事情,当我们的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责无旁贷的要承担起养育他并且要教育他的责任,我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自己有少许的心得,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就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来共同【艺考文库小编】无极君讲一讲一下,一是把我教育孩子的那些好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二是吸取一下大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好的经验。

  我本人是一位"职业"妈妈,自从有了孩子,我放弃了工作,在家里专心照顾我的孩子,我的大宝今年九岁半了,现在在上小学三年级,也是在大宝很敏感的年龄,我的第二个宝宝降生了,现在七个半月,小宝的降生给我们这个快乐的家庭再次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但在快乐的同时也花费了我许多的精力。以至于不能和往常一样陪大宝玩耍、聊天、做游戏、睡觉……就这样,我明显感觉大宝很不自信,每天开口闭口就问"爱不爱我",我很无奈也很着急,我知道孩子的心里是敏感的,我要抽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照顾大宝情绪。有人说过,交流是最好的沟通。有沟通,我们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虽然忙碌,但我一改往日的着急态度,以最好的姿态在宝宝上学时给他一个拥抱,并且告诉他:"妈妈爱你,在学校要认真听讲哦!",中午在饭桌上我欢快地聆听儿子在学校发生的各种趣事,晚上睡前听听宝宝今天想说的心里话,认真听宝宝指出妈妈缺点和优点,对宝宝作出正确的指导和错误的改正,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明显感觉大宝又恢复了往常的乐观和开心,走路还哼着歌咧,别人再逗他:"妈妈不爱你了,爱小弟弟了"时,宝宝再也没有往日的那种惶恐,多的是一份自信和坚定,"妈妈爱弟弟,但妈妈也爱我。"我很欣慰,因为孩子自信很重要,快乐是最根本的。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家长要自己做到,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点很重要,在生活上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回家后先完成作业。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给孩子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课余时间,给孩子报名参加了跆拳班。到现在学了几年了,孩子很有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希望孩子不光是埋头学习的孩子,我更希望孩子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能有自己的兴趣,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非常幸运我儿子的老师是教学经验丰富又负责的好老师,以后我会经常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再现,和老师一起寻找一种更适合我的孩子的教育方法。

孩子家庭教育7

  世间中的每一个父母都是伟大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爸妈心里的心肝宝贝。作为母亲不能只是让孩子吃好喝奸穿好睡好,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在小学阶段,女儿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每个学期末都被评为学习标兵,从来没受过挫折的她养成了骄傲而又脆弱的心理。小学毕业那年,正赶上汇才中学在全县范围内招生,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中,我们也不例外。她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我们哄着去应试,虽被录取但成绩没能进入前十五名。她的自尊心第一次受到挑战,说什么也不愿上汇才,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如他人。为此她哭了好几次,但还是没有勒过家长,被迫入学。

  刚上初中的那段时间,她总是愁眉不展,对新的学习环境极不适应,终日像只受惊的小乌儿无所适从。上学几乎成了她为父母去完成任务,每天早晨上学前坐在那默默地流眼泪,嘴里还常说:“我说不去汇才,你们偏让我去,在那儿我一个同学都不认识。”放学回到家里也总是苦着小脸,没有一丝笑容。

  开始我只是劝说,以为过几天她和同学们熟悉了就好了。可是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她仍然郁郁寡欢,学习效率极差。我这才意识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个转折点。如果处理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我决定先找她的班主任谈谈,如果还不行那就只好转学。

  幸运的是她的班主任是个极有责任感又富有工作经验的老师,对她的状况也有所觉察,在听了我的介绍后心中有了数,开始明里暗里对她做了大量的工作。老师先让她当语文科代表,运动会上让她当报道员。她和同学们写的稿子由她送到广播站。她刚一转身,张老师就故意地跟其他老师说:“你们看我们班的王风多好哇!”女儿受挫的自尊心受到鼓舞,回到家告诉我,老师表扬她了。第一次月考后,她的成绩排在班级前面,回到家认真地对我说:“原来我不是班里最差的!”她心中的冰开始解冻了,我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她:“当你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对你也会微笑的。”

  一有时间我就不厌其烦地对她讲,快乐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她不能没有信心和希望。我还把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介绍给她,她渐渐地接受了我的引导,心情愉快多了。有一回她微笑着对我说: “妈妈你说得对。今天我看了一个希腊神话,就是说希望是人类最重要的武器,有了它,人类就可以战胜一切灾难和不幸。”她在床前为自己写下了一条又一条的座右铭,大致内容是:永远快快乐乐的,脸上笑,心里笑,生活也笑……后来她在一次语文考试中,以《爱笑的我》为题写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满分50分的作文她竞得了49分。

  我看了那篇文章后备感欣慰,她终于摆脱了自卑的泥潭,重新找回了自信。如今女儿已开入高中,看着她那纯净而充满微笑的面庞,看着她有说有笑地对我描述新学校的见闻,看着她从容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看着她军训回来以超越为主线写出的六七千字的散文,我感慨良多,女儿真是长大了!

孩子家庭教育8

  原因

  1、生性懦弱。这类孩子在遭受挫折时,由于经验有限,意志薄弱,往往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对自己丧失信心。

  2、娇生惯养。父母一味赞扬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缺点也津津乐道,生活上包办代替一切,孩子受到过多的保护,自以为是,产生“自我优越”心理,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稍不称心就发脾气或畏缩逃避,且听不得批评,甚至称赞别人他也受不了。

  3、期望不当。成人的压力大、要求高,孩子遭受的失败和责备多,成功的体验少,因此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稍遇挫折就放弃。

  怎么办?要探究原因,只有“对症下药”。

  1、对生性懦弱的孩子,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如通过给孩子讲英雄人物成功前的挫折或爸爸妈妈小时候遇挫折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生活中随时可能会遇到挫折,只有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本领才会越来越大。

  (2)教会孩子对待挫折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教给孩子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励:“这次虽然没得到第一名,但比在中班有进步了”;再如补偿法:“我跳舞不行,可画画不错,要努力画,争取参加书画比赛。”

  2、对娇生惯养的孩子,父母不妨让他受点冷落。要注意利用一些机会赞扬别的孩子的优点,慢慢让孩子习惯“有人比他更行”的事实。对孩子的缺点,不管他如何吵闹不听,也要坚决制止,帮助其克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设置一些困难,如让他自己穿衣、系带、铺床、收玩具等,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让孩子得到些磨炼。

  3、成人应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提适当的要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成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信心。再根据孩子实际水平,设置一些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困难,使孩子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前进,正视“挫折”。

  另外,不管什么原因,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如“唷,这点小事,怕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

孩子家庭教育9

  一、正确解读父母两个字的意义

  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质量,就是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再特别说说母亲的“母”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虚”※

  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柔”※

  这是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她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引导能力。

  正确理解了作为父母的教育内涵,那么,我们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今天我们特别解读一下这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无心无意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

  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们的孩子渴望到问我们要东西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才把道理点出来。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或者爸爸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二、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学习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背后的这些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更可怕。如何实现家长的情绪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现一个问题,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静下来,先把自己的情绪先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

  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对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你的内心,内化为你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你听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没有沉淀的消化,就没有实施教育的资本,也就是没有沉淀的过程,我们就不可能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实现。

  三、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四、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是有差异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活泼热情抑或温柔体贴的老师,都会更容易燃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孩子家庭教育10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个家长都是成功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而足。在此,本人浅谈几点:

  我认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主要在道德教育、才能教育及性格教育等方面。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讲究诚、信。这是关乎一生的大事,马虎不得。我们在这方面从不妥协,做错了事,只要如实相告,哪怕后果再严重,在原谅的同时告诫其不可重犯;反之,即便是小错,想蒙混过关,那就给予很严厉的惩罚,甚至是体罚。讲信用则是要求孩子必须信守诺言,遵守时间,做不到就不要承诺。

  才能教育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千万别指望你的孩子十全十美,处处超过别人。发现孩子的优点和兴趣点,在此基础上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不要强迫孩子做他/她不感兴趣的事,那样只会事倍功半。我女儿热衷于画画,我们就让她学这个兴趣班。她的记忆力还不错,就让她多看书等。

  性格教育呢,应以导为主,就像大禹治水一般,疏导是关键,因为人的性格的许多方面一般在后天是很难改变的。我女儿性格比较外向,我们在肯定她的同时也提醒她做事时应保持低调。

  “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笨孩子,只有笨家长,每个孩子都有她/他的闪光点,关键就看你能否挖掘出来。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无定式,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快乐健康的成长!

孩子家庭教育11

  一、家长不应该决定孩子的一切事情

  由于孩子还小,家长觉得孩子的思想还不成熟,往往替孩子决定一切。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好的。强行决定孩子的所有事情,不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没有了民主的意识,会觉得强权战胜一切。这样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二、不要让孩子看到大人对人性的冷漠

  当大人们为了抚养父母与兄弟们面红耳赤,为了遗产与姐妹变成仇人,对质公堂。自己的孩子也在惶恐的疑惑的看着大人们在表演。当父母在外面看到的不平事,却不肯多言多管,还教育孩子别多管闲事,可否知道这对孩子的成长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孩子跟着大人的做法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慢慢改变了自己,变得冷漠,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可否是大人想要看到的。

  三、不让孩子接触新鲜的事物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危险也是并存的,有些家长们怕孩子遇到危险,不去教导孩子怎么避免危险和怎么处理危险,而是不解释,不让孩子接触新鲜的危险的事物,殊不知不接触一点点危险的孩子怎么能成长。应该正确的教导孩子知道危险的意识,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四、不要对孩子说谎大人们

  觉得对孩子说谎有些也许是善意的,可是无论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恶意的对孩子都是谎言。长此以往会让孩子觉得谎言也许可以不挨骂,不挨打,是一种正常的行为。

  五、家长不遵守法规功德对孩子的危害

  小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很会遵守一些法律的规则,如过马路不闯红灯,骑自行车也会在自行车车到了行驶。可是如果大人们上街,如果胡乱的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翻栏杆、横穿马路等。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法制法规在执行法规者看不见的时候,可以肆意的践踏,果很严重。

  六、小事能磨掉孩子善良的心

  在学校的时候,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多管闲事。在救济失学儿童学校组织需要捐款的时候,有的父母会问捐多少,是不是自愿的,自愿的就不要捐了。当孩子觉得受了委屈,和父母说的时候,家长教育孩子应该去欺负回来的时候,其实这是在一点点的磨掉孩子善良的奔向。

  七、没有公德心,不爱护花草

  家长们在带着孩子去公园游玩的时候,孩子多动攀枝摘花,家长们却很赞扬孩子。地上有垃圾,孩子要扔到垃圾箱里,家长们却说不用管,这样久而久之却让孩子在公共场所养成了不良习惯。

  八、机械性的学习,让孩子没有了创造的思维

  现在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家长们安排的学习,双城压力下,已经没有时间去自己创新思考,和对新奇的事物探索性了。而一旦孩子的提问超出了父母的知识量,有的父母会很不耐心的应付了事,或者说长大了就懂了这一类的话。这会让孩子慢慢的变成不会思考不想提问的人。

  九、攀比心过重,孩子容易自卑

  家长们不要用孩子的短处去和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长时间如此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和嫉妒的心理,让孩子从小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他人与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十、竞争产生的不正当压力

  家长们由于工作的压力很大,或者竞争的失败,总是会各种理来辱骂对手,或者说这个社会的各种不公平。这样在家里长时间的说一些负面的信息,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心理,也会让孩子没有步入社会之前就对社会产生了恐惧心态和敌意的心理。

  家长们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在教育孩子时,也应注意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合理。另外,父母也应多注意家庭教育中影响孩子成长的禁忌,加以规避,避免错误引导孩子价值观。

孩子家庭教育12

  人们常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谁不曾有过这样的期许?然而,在我们内心深处,究竟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材呢?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十几年来,我细心捡拾他们在生活上的些许趣事,认真记录他们在成长中的点滴进步,我把对他们的希望放在他们成长的每一天中。

  记得女儿上幼儿园时,一次,我把刚买回家的鸡蛋放在桌上,就去忙其他事情了。由于口渴得厉害,女儿着急倒水,不小心将整包鸡蛋碰掉在地上,鸡蛋无一完整。她哭着跑到我身边,非常恐惧的扯着我的衣服说:“妈妈,对不起!我犯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错1她一边说一边尽量用双臂撑起一个最大的圆。她扯我来看碎掉的鸡蛋并补充说:“妈妈你别生气,以后十天我都不吃鸡蛋了,就当这些鸡蛋被我吃了,行吗?”我抱着女儿一边流泪一边笑。当天我重新买了一份鸡蛋,并特意挑选了一个双黄蛋煮熟送给女儿。我要让她知道:诚实是最可贵的品格,敢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非但不会受到责骂,相反还会受到表扬。

  儿子也一天天长大了,升入小学后要经常做手抄报,说实话,在绘画方面儿子远远不如女儿的手巧。所以每每做手抄报,他都会央求姐姐帮忙。但是我知道这样是不利于儿子进步的,于是我不再允许女儿给予儿子帮助,并要求儿子独立完成。记得那次,他完成一张数学手抄报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而且报面的绘画部分极其简单,就是两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和几个加、减、乘、除的符号,但是我却给了他大大的98分!还特别夸张的对他的手抄报进行了赞赏。我要让他知道:自己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自信地面对就是最大的成功。

  两个孩子都渐渐长大,对同一件事情有了各自不同的主张与观点,我们家也经常因为他俩的意见不统一而浸润在争吵与拌架中,甚至有时用“鸡飞狗跳”来形容都不为过。但我并不生气,也不介入,因为燃烧在他们之间的火焰,最终会被他么自己熄灭。我要让他们知道:敢于面对,勇于承担,能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难能可贵。

  如今,女儿已步入高中生活。由于高中是寄宿制全封闭学校,所以一通电话就是女儿与我们的全部联系方式。但每次与女儿通话都能听到她的身边有窃窃作笑的声音。前天,我终于提出了质疑,女儿骄傲的说:”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咱们打电话,因为他们说从咱们的谈话里能感觉到幸福。“是啊,孩子们,我就是要让你们做一个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幸福人。

  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个集诚实、自信于一身的人;一个乐观向上、敢于面对困难的人;一个拥有幸福、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一个不拖累社会和国家的材。

孩子家庭教育13

  很多不自信的孩子,都有性格焦虑的父母。一旦孩子的表现不如预期时,他们很容易动怒。久而久之,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挫折感、缺乏自信心。而有些焦虑的父母过分保护孩子安全,则易导致孩子的过分依赖、能力低落。父母亲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学习对象,身为父母如果没有了解自己的个性,就很难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所以,父母不妨检视一下自己情绪发展,避免影响孩子的学习及身心发展状况。

  不要焦虑

  高焦虑的父母往往会导致不自信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父母与孩子缺少有质量亲子沟通和互动。在培养孩子自信的过程中,一些父母往往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或技艺,而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改变心态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指导、鼓励和认可。平时假期选择参加一些培训班并没有问题,问题是有些家长往往过分在乎孩子,常把孩子的表现当成自己的“成绩单”。即便孩子表现不错,父母还是会很焦虑,总觉得孩子做得还不够好。其结果往往是,高焦虑的父母导致了高焦虑的孩子,从而导致了不自信的孩子。所以,要想让孩子自信,父母要先有好心态,别操之过急。

  走出误区

  误区1 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误区2 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父母的通病。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感受到幸福。

  误区3 数落孩子的不是

  教导是很多父母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误区4 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

  误区5 代替孩子做选择

  父母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误区6 不相信孩子

  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学习,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他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尊重我。毁灭孩子自尊的第一步就是不相信孩子。

孩子家庭教育14

  挑食偏食背后的原因

  1、 内因:

  ☆小儿胃肠道发育不如成年人完全,挑食可能是他们的一种本能保护机制

  ☆儿童品尝到食物的味道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味觉非常敏感,更喜欢味道淡一点的食物

  2、 外因的模仿和学习:

  ☆40%~60%的家长有挑食和偏食的习惯

  ☆错过克服“对新食物的恐惧感”的机会

  ☆电视的宣传

  ☆环境对食物的评价,母乳喂养时包含了母亲饮食偏好的信息,从而影响了孩子的饮食行为

  ☆孩子的不良进食体验。对孩子挑食的不满情绪,强迫进餐方式。会促使挑食程度加重

  培养小儿良好饮食习惯,改善喂养技巧

  尝试新事物

  初喂宝宝辅食需要耐心:不要轻易改变新食物,允许拿出15次首先,。最终宝宝接受。注意观察宝宝进食的反应和身体语言:15分钟之内不吃应拿开。整个吃饭时间≯25分钟。注意观察宝宝对食物的过敏反应:呕吐、皮疹等。

  选择良好时机:在宝宝感到饥饿时提供膳食(应有饥饿体会,才有饱腹感觉)。

  进餐好气氛

  为宝宝进食创造良好氛围:避免分散注意力(注意语言、电视等);

  让宝宝感觉进餐是愉快的,不要强迫喂养,越追着喂饭挑食越严重。

  妈妈不要暗示某种食物不好吃造而成宝宝偏食、挑食,妈妈本身也应积极地对待食物;

  不要过分关注宝宝进食,不要有期盼、焦虑等表情,给宝宝进餐的权利。

  忍受孩子的进餐狼藉,不要总去擦宝宝嘴。

  宝宝来参与:

  鼓励独立进餐:提供勺子、让宝宝参与餐前准备工作(擦桌子、放碗等);给不喜欢的食物起个好名字。

  和宝宝一起在花园或花盆中种一些菜,到超市让宝宝自己选择一两样菜等。

  自发组织亲子活动。小区内、亲友家,小宝宝们一起吃饭,气氛热烈又觉饭菜香甜。

  妈妈最关心的两大吃饭问题:

  不爱吃鸡蛋和蔬菜怎么办?

  解决办法:

  1、 对不爱吃蔬菜的婴儿,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给孩子换着花样做;

  2、 用炖肉汤做的面条或菜汤,孩子会很爱吃的;即使不爱吃的婴儿闻到饭桌上的饭菜味,都会着急的;

  3、 把孩子放在大人吃饭的饭桌上一同进餐会增加孩子的食欲;

  4、 主食和副食分开喂,会增加婴儿食欲,让婴儿品尝出不同食物的味道,如都是放在一起,饭菜混合着,孩子就总是吃味道不明确的饭食,不利于刺激孩子吃饭的兴趣;

  5、 吃一口饭,吃一口菜,喝一口汤,婴儿会在不断的饮食变换中增加进餐兴趣;每天要尽量吃不同的食品,一6、 周尽量不重复上一周的菜谱,如果种类相同,做法要更换一下。

  到嘴里的饭菜吐出来怎么办?

  解决办法:

  这说明宝宝的自我意识强了。小小婴儿大多是妈妈给什么吃什么。随着月龄的不断增长,个性越来越明显,在饮食方面也有了自己的选择,爱吃的就会很喜欢吃,不爱吃的就会吐出来,这是很正常的反应。

  如果婴儿是很理性地把饭菜吐出来,而不是呕吐,也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多是表示自己不爱吃或不想吃(不饿,吃饱了都会这样)。这不是疾病,是婴儿自己的选择。如果婴儿把喂进去的饭菜吐出来,父母就不要再喂了。

孩子家庭教育15

  1、什么事也不让孩子动手

  现代家庭孩子较少,一家人都把孩子看得很重,溺爱一点也无可厚非。被溺爱的孩子往往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情都没有亲自尝试过。时间一长,孩子就什么也不会,什么事也不想动手,就变成了一个实足的“懒汉”。

  不爱运动,不爱动手,每天睡了吃,吃了睡,孩子在变懒的同时容易患上儿童肥胖症,对健康也同样不利。建议家长平时要养成孩子自己做事的好习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让孩子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也有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把宝贝关在一个小空间

  很多家长因为忙于工作,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但又不敢单独让孩子出去玩,于是只好把孩子关在 家里。年幼的孩子爱跑爱跳,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长时间把孩子关在家里,他们会失去原有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孩子的思维会变慢,活动能力也跟着减弱,时 间一长,孩子就自然而然变懒了。建议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出去放放风筝,去田野采摘水果等等,这些简单的活动都能帮助宝贝动起来。

  3、不允许宝贝过多活动

  孩子爱跑爱跳是天性,但有些妈咪怕孩子受伤,或是孩子把衣服弄脏了等等,于是限止孩子的活动空间,只给他们看看书,听听音乐,看看 电视,孩子每天都没有动起来,差不多都在坐着,时间一长也就变得不爱动,自然就变懒了。同时孩子活动少,也容易导致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对孩子的健康极为不利。

  4、纵容孩子天天睡懒觉

  孩子偶尔周末睡个懒觉很正常,但有些家长却纵容孩子天天睡得太阳晒屁股才起床,孩子自然会越来越懒。建议家长帮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 生活好习惯,每天坚持早上七点左右起床,然后做适当的运动之后吃早餐,上学。如果离得近的情况之下,上下学可以踩自行车或是步行,这样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 康。不要每次都睡觉迟到,这会对孩子的学习习惯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也会让孩子变懒。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