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柳青教案

酒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扬柳青教案

《杨柳青》教案(通用12篇)

《杨柳青》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思考: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2、介绍江苏地域及方言特点:

  “吴侬软语”

  3、再听歌曲

  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2、思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

  (二)第二部分

  师: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思考: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

  每乐句结尾都是“111

  3、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生唱“111“,师唱其他部分

  4、完整演唱歌谱

  在“111”处加拍手

  5、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要求:江苏味

  3、情感处理

  分析歌词:露水、柳叶。要求唱的时候声音位置及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双响筒及拍手为歌曲配乐

  (没有乐器的学生用口技模仿)

  三、歌词创编

  师引: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小结

  同学们唱得真好!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欣赏扬州这座城市的美景。愿我们的民族音乐像茉莉花一样越开越美,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间。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去扬州走一走、看一看!

《杨柳青》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歌活泼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教唱时,要让学生听几首扬州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扬州民歌风格特点。歌曲可用领唱与齐唱或女声表演唱的形式演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古诗

  师:同学们,伴随着美妙的江苏扬州音乐《拔根芦柴花》,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提起江苏扬州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风光

  师:扬州确实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景!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的美景吧。(播放《杨柳青》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二、寓教于乐

  1、感受歌曲

  师: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杨柳青》。

  (1)初听: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轻松,活泼)

  (2)再听:这首歌唱的什么?歌曲的名字与内容的关系?劳动人民下田干活的情景,你觉得几拍子比较合适?(了解歌词内容,歌名与内容的关系,体会几拍子的)

  (3)再听:从歌词上看它更是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了解衬词的作用)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3、学唱歌谱

  师: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这首歌曲是2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演唱时可要注意了。(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唱谱。难唱的地方重点处理。

  4、轻声读歌词,重点读清衬词,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5、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6、难点解决

  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三、创造表现

  1、我想问一下大家,歌曲中令你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

  生:那一大段衬词。

  师:这些衬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

  2、都说扬州山美水美人美,而歌声更是水灵灵的美,那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出那种水灵灵的声音呢?(老师讲解高位置演唱的技巧与方法,结合歌词练习)

  3、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巩固:独唱,领唱,加乐器(口风琴)伴奏唱。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唱得真好!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都知道了什么?其实扬州还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扬州八怪,那可是扬州一大特点,扬州还有著名的小吃,可吸引人了,想起来就嘴馋。今天我们的音乐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一定还想继续去了解扬州、了解扬州的民歌,这里我给你们提供个网址,相信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下面,让我们再次合作《杨柳青》。

《杨柳青》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在幼儿熟悉掌握乐曲旋律、节奏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各种节奏型来进行演奏。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创作活动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节奏型卡片,打击乐器人手一份。

  三、教学过程:

  (一)在《杨柳青》的音乐伴奏下,幼儿根据音乐按节奏自由舞蹈,要求做出与众不同的动作来。

  (二)游戏“看谁拍得好”老师出示几张节奏型卡片。如|要求幼儿看卡片用拍手、拍腿或跺脚动作正确地拍出来。

  (三)游戏“看谁编得好”。出示|||X—|的节奏卡片,引导幼儿编出与该节奏型相符合的语言节奏来。如:小蜜蜂|花蝴蝶|飞来|了—|,长鼻子|长鼻子|卷起|来—|

  (四)根据音乐《杨柳青》创编新节奏

  1.欣赏音乐,让幼儿回忆乐曲名称、旋律。

  提问:

  1)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

  2)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3)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

  2.欣赏音乐,随音乐拍手来感知音乐的旋律与乐句。

  3.创编新节奏

  师:“如果你来给这段音乐伴奏,你想给它配上什么节奏来演奏呢?”

  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创编,也可小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交流

  师:“你是用什么节奏来演奏的?”

  老师逐句哼唱,幼儿自由创编出各种节奏型,老师在黑板上作记录。

  师:“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全体幼儿看黑板上的节奏型,一一练习。

  (五)拿乐器进行演奏

  1)自选一样乐器进行齐奏。

  2)看节奏型选乐器进行轮奏。

  (六)复习舞蹈《丰收舞》。要求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变换做出不同的符合音乐节奏的手部动作。

  附一种幼儿创编的节奏谱:

  16 53|16 5|61 56|53 31|2.3 21|2—|

   | X| | X| |X—|

  23 55|16 5|5 53|23 5|3.5 32|11 1|

   X| X| X| X| X| X|

  53 56|11 1|35 61|11 1|

  X X| X|X X| X|

  61 65|61 65|11 16|53 56|1 21|65 32|11 1||

  X—|X—|X—|X—|X—|X—| X||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是我借鉴来的教案,因为喜欢《杨柳青》活泼欢快的旋律。在建构书上,它是中班的打击乐活动,现在被设计成了大班的,那主要的提升就在“尝试根据旋律特点创编简单的节奏型,并与同伴协商合作选择较匹配的乐器进行演奏”这个重点目标上。

  我们班已经接触过几次打击乐活动,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选择尝试这个开放的,幼幼互动比较多的打击乐活动,也是对传统打击乐活动的一个挑战。

《杨柳青》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

  1、教师讲解澎湖湾的历史与地理位置的基本概况,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澎湖湾处于中国台湾海峡,靠近中国台湾。由于历史等的原因,现在由国民@军队驻守,但它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侵犯。澎湖湾,美丽的澎湖湾,它时刻与祖国同呼吸、血脉相连。通过对歌曲的演唱,抒发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2、师简介歌手叶佳修创作《外婆的澎湖湾》背景。

  音乐人叶佳修在唱片公司安排下认识潘安邦,知道潘安邦童年在澎湖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为他写下这首歌,潘安邦当天立刻用公用电话,从台北打长途电话到澎湖给外婆。《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背后藏著许多潘安邦与外婆的祖孙故事,这首歌,俨然成了澎湖观光的代言歌曲,它已经传唱将近30年,这首歌也是歌手潘安邦主唱的成名作,是民歌手叶佳修第一次为别人填词谱的歌,结果一炮而红,直到现在这首歌旋律一响起,许多四、五、六年级生,甚至七、八年级生都能跟著哼唱,连对岸大陆的民众也会唱,足见它跨越世代与地区的魅力。

  3、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美丽澎湖湾有关的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二、教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1、《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校园歌曲,又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G调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4拍。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结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2、乐理知识:“‖::‖”为重复符号,“︵”为连音线符号,

  “=—=”为切分音符号。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歌词美在哪?

  4、学生倾听范唱带,思考用什么情绪去演唱?

  (师用录音机播放磁带)

  5、学生跟范唱带学唱一遍,师提出要求,在学唱过程中教难部分用笔勾出来。

  (师用录音机播放磁带)

  6、学生跟电子琴慢速学唱歌曲,难点地方切分音重点联练习。

  7、学生完整地跟电子琴唱一遍,个别学生提出不会的地方单独练习。

  8、学生跟范唱带有感情地唱一遍。

  (师用录音机播放磁带)

  9、师有感情范唱歌曲第一遍,第二遍师生共同演唱。(师弹电子琴)

  10、学生分组合唱歌曲,师要求做到各组之间配合默契,声音均衡。(第一组

  唱歌词第一部、第二组唱歌词第二部、第三组唱歌词最后一部、)

  三、表现歌曲:

  1、分男女组比赛,每组推选四名同学演唱(音乐伴奏)歌曲。

  2、师生共同点评表扬。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师生再次共同演唱歌曲。

  四、总结歌曲:

  这首歌曲是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抒发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的家园赞美之情,也

  勾起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这首歌曲,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杨柳青》教案 篇5

  案例分析:

  重点:学会使用圆舞板、铃鼓、双响演奏歌曲。

  难点:能根据图谱演奏歌曲。

  活动目标:

  1、知道乐谱是4/4拍,能根据图谱进行演奏

  2、懂得用适合的乐器来演奏乐曲。

  3、通过乐曲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圆舞板,铃鼓和双响筒若干。

  2、节奏卡片五张,分别是|XOXO|、|O|、||、|X---|、|XXOO|,

  3、幼儿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听过大中国这首歌。

  4、音乐磁带,乐曲的节奏图谱。

  5、幼儿围坐成马蹄形。

  6、经验准备:熟悉歌曲,熟悉各个乐器。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激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大中国音乐)

  2、幼儿边听音乐边拍手感受乐曲。

  师:你听到这首乐曲心里有什么感觉?

  二、熟悉节奏,学习拍打。

  师:在这首乐曲中还有一些节奏呢,看看你会拍吗?

  1、教师依次出示|XOXO|、|O|、||节奏卡片,帮助幼儿回忆经验,复习节奏。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节奏卡是怎么看的?X的时候是该干嘛。O的时候是该干嘛。

  幼:X的时候是拍手,O的时候不拍手。

  师:那我们一起来拍手练习练习这些节奏卡。

  2、学习新的节奏类型:|X---|、|XXOO|师:这些是我们新的节奏卡,你会吗?来试一试。

  (1)幼儿自主拍节奏。

  (2)师:在|X---|中,这个“—”短横线是什么意思?你来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延长符号,并不是停下不拍节奏。)

  (3)教师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表示延长符号。

  师:我们一起来创造新的动作来表示延长符号吧。

  (4)师:|XXOO|,谁来拍拍这种节奏?教师引导幼儿与第一种节奏进行对比,体验快速拍节奏的感觉。

  师:这个和我们刚刚出示的|XOXO|有什么不同啊?是不是速度变快了。

  师小结:我们在通过学习节奏卡后,了解了新的节奏,那我们接下去就要看图谱,让我们跟着图谱来来尝试着演奏歌曲。

  三、观看图谱,连贯拍节奏。

  1、教师出示图谱,鼓励幼儿自主的边看图谱边拍节奏。

  师:小朋友们在拍节奏的时候,觉的哪里有困难?我们一起来练习一遍(教师帮助幼儿巩固练习。)

  2、教师与幼儿一起看图谱拍节奏。

  3、幼儿边听乐曲边拍节奏两次,提出具体的要求。

  师:下面要请小朋友自己来拍节奏了,请大家看好图谱,一起演奏。

  师小结:演奏过2次后,老师觉得小朋友都很不错,那你们想拿上乐器来试一试吗?

  四、选择乐器,探索合奏。

  1、教师介绍乐器,幼儿按意愿选择乐器,在自主看图谱的基础上边听乐曲边用乐器演奏。

  师:请你选择乐器,请一种乐器的小朋友坐一起。

  2、请幼儿为乐器找相对应的图谱做朋友。

  师:每个乐器在图谱上都有相应的标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地方是需要哪些乐器演奏的吧。

  3、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轮奏练习,即根据图谱上的乐器标记演奏相应的节奏,在轮奏的基础上进行合奏。

  师:既然我们找到哪里需要哪种乐器演奏后,那我们来一起试试吧。

  4、幼儿听乐曲演奏。

  师:比一比,哪一组的节奏拍的最稳最有力。

  5、教师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合奏部分的节奏。

  活动反思

  《大中国》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的,与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儿歌不同,可能孩子们的在幼儿园里接触到像这样的乐曲比较少,所以在听到音乐时,很快的随着乐曲美妙的音乐不自觉的有节奏的拍起手来,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的吧,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随着乐感不由自主的快乐的手舞足蹈起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有些句子因为比较成人化,孩子在学唱中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于“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歌词的理解,我就用孩子们的语言给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释:因为我们祖国有许多的宝物,外国的人想来抢走我们祖国的宝物,所以他们来打我们,经过战争,我们中国人终于把这些外国人赶出去了。孩子们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词,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种自豪、开心的感觉。最后,请幼儿欣赏音乐,自由舞动起来,一些孩子还能合作表演,效果较好!通过倾听、理解、欣赏、表演,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再次浮现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既愉悦了身心,又丰富了幼儿的想像。我想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大中国》在我们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不足之处:

  幼儿在交流探索结果时,有些幼儿回答的太罗嗦,我没有及时把他们的语言进行提炼,把孩子们局限在一个框框中,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没有发挥幼儿主动性。

  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有着多种的益处,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杨柳青》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一首南方民歌的作品,虽然学生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民歌,但仅停留在音乐体裁的了解上,关于民歌的风格没有深入的学习,尤其是由于地域差异,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讲,要想体会南方民歌的风格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演唱《杨柳青》这首民歌中,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用轻快和富于弹性的声音唱好衬词,艺术性地表演唱江苏民歌《杨柳青》;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这首江苏民歌。

  难点:唱好衬词,体会江苏民歌的特点。

  二、说教法

  课堂上我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状态,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发挥音乐潜能,让学生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几下几种教法:

  1、视听结合法: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拓展延伸品味民歌的两个环节中,我分别播放了唯美动听的江苏民歌《太湖美》《茉莉花》的Flash动画和活泼风趣的.江苏民歌《杨柳青》的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辅助手段,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声韵的表象,同时,增强直观性,比较全面清新的了解歌词内容。

  2、对比感受法:对比感受法能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在体验方言的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各种的衬词,在对比感受中了解衬词的作用。明晰这首《杨柳青》正因为有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3、体验性学习法:音乐教学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并保护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我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两个环节中,请学生充分聆听后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新发现。完整学唱后,创造性地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和渗透,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用“听说唱言”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达到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具体学法如下: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生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两个环节中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去发现衬词的魅力,去体会它的趣味性,去寻找难唱乐句,达到高效地学唱。

  2、交流互动、快乐习得:学生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通过交流互动总结出旋律的主音,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习得到江苏民歌的曲调特点。

  3、创造表演、充分体验:启发学生创编舞蹈动作,参与歌曲表演。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为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使学生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过程“聆听导入、体验方言”

  开课,我先请学生听一首江苏民歌《太湖美》,在观看唯美动听的。Flash动画中,感受江苏民歌细腻柔美,摇曳多姿的特点。接下来导入到江苏民歌《杨柳青》的学唱中,初听歌曲后,让学生在谈自己感受的同时,了解这首《杨柳青》是用江苏方言来演唱的,是江苏扬州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让学生在清新活泼的教学课件中,直观而清晰的再现歌词内容。复听歌曲后,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歌中的衬词,帮助学生去发现、体验、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在品读歌词中体验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热爱。

  第二个过程“歌曲学唱、艺术表演”

  接下来我在“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环节中,又设计了“视唱识谱、填唱歌词、艺术处理、创造表演”四个小环节。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学生在视唱旋律后,找一找曲调中有哪几个音组成,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曲调规律是由do、re、mi、sol、la组成,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明了江苏民歌大多数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出现的。在“填唱歌词、艺术处理”的两个环节中,我采用由慢到快的速度填唱歌词,以降低学唱的难度,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启发与指导,更好的以学并教。在艺术处理时,指导学生用美丽的连音和精灵的短音来艺术性的演唱这首歌。在“创造表演”的环节中,我先启发学生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来表演歌曲的前两个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接下来,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来创编歌曲的三四乐句。并对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师生在相互碰撞中,激发了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学生伴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用轻快活泼声音,艺术性地表演这首江苏民歌《杨柳青》。第三个教学过程“拓展延伸,品味民歌”。最后通过回顾学生知道的江苏民歌,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等环节进行拓展延伸。我先请学生回顾“你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吗?”学生回忆起一年级时学过的《牧童》,还有少数学生较为熟悉的《茉莉花》。接着,我又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茉莉花》。这首歌不仅成为江苏的名片,也成为了中国的名片。江苏的省会南京就以《茉莉花》作为本市的市歌,并通过欣赏配有江苏南京著名景点的教学课件《茉莉花》,来激发对江苏民歌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民族音乐就像茉莉花一样,会越开越美。我相信通过歌曲《杨柳青》的学唱,学生们在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风格特点的同时,会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会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杨柳青》教案 篇7

  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打击乐《杨柳青》教后反思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教师应以幼儿发展为主,每个活动都要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幼儿体验、探究在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交往渗透其中。”诠释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体验、探究还是交往,活动的主体都是幼儿。

  在打击乐《杨柳青》活动中,我尝试着让幼儿去探究、去体验,而不是往常的教师就是知识和真理的拥有者和代言人,幼儿只是是等待给予的无知的接受者,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幼儿结论,忽视了幼儿获得结果的过程。

  活动环节一,我运用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让幼儿巩固以往接触过的节奏型,既富游戏性,又具挑战性。环节二,我让幼儿尝试看节奏谱打节奏:“你能看懂它们的意思吗?”激发了幼儿尝试和探究的欲望。在比较中幼儿获得了正确的打节奏的方法。接下来的合着乐曲打节奏既让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又让幼儿尝试与乐曲保持速度一致。环节三,看乐曲图谱和节奏图谱为乐曲打节奏,既环节二又有了提升,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有数字。”“有刚刚打的节奏图。”在幼儿的交流议论中,他们知道了,整张图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乐谱,另一部分是节奏谱。这为以后的打击乐的组织开展奠定了基础。接着我清唱乐谱,幼儿打节奏,这个过程中,幼儿又有了新的发现,原来老师哼唱的就是刚刚播放的乐曲,这时切入活动的名称会让幼儿感到兴奋,更提升他们参与活动的乐趣。环节四:让幼儿讨论配器的方案。在讨论中用小乐器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让幼儿感受乐器所发出的美妙的声音,也让幼儿体验被肯定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当然,整个活动中,教师也不是随孩子感觉走,而是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作适时的,灵活的推动与提升。虽然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还没能运用到小乐器,但他们会很期待下一次的活动,因为整个配器方案纸又他们讨论决定的,尝试与验证使他们的期待。

  整个活动我感觉是在层层深入中进行,但,如何使整个活动环环紧扣,一气呵成,怎样的提问会更具引导性、启发性,还有待我的不断的探索。

《杨柳青》教案 篇8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 “衬词生趣 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 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

  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

  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自主自学说学法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处于发育期,他们更渴望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和体验,本节课我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模唱、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和地方韵味。

  六,激情激趣说流程

  教学过程:

  一,声势节奏,初步感知

  1,老师带学生随音乐运用三种固定节奏型伴奏

  2,学生凭记忆三种固定节奏型

  3,学生分组随音乐做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衬词生趣,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老师范唱,学生感知歌曲有特点的地方

  刚才,我们一起运用了几组固定节奏型来伴奏的音乐是一首江苏民歌《杨柳青》,这首民歌是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中的歌词很有特点,下面老师演唱一遍,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中那些歌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习衬词“啊NIA”

  “青啊NIA,崩啊NIA,松啊NIA”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有特点并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词,在我们的民歌当中叫衬词,它在歌曲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3,学生自由选择强弱对比与老师接龙读衬词部分

  4,和老师一起加上拍腿拍手动作读一读衬词处拍腿,其余拍手

  5,师生唱谱,互动找到歌曲旋律的趣味性

  学习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活动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标准》要求学生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这即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在欣赏乐曲、教唱歌曲、演奏乐器和创造等活动中,结合着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识谱教学,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教唱歌曲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

  三,方言演唱提升韵味

  师:陆老师要用我的歌声来奖励一下你们!我要再演唱一个新版的《杨柳青》,想听吗?掌声在哪里。

  1,老师运用方言对比演唱一遍。学生听辨这次演唱和第一次不同在哪里。

  学生汇报:老师唱的发音不一样,老师没用普通话......

  老师:对,老师在第二遍演唱时,最主要的就是加入了江苏方言来演唱了这首歌。这样就使这首歌曲的江苏味更加浓厚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江苏的方言特点。

  2,出示课件,分别学习重点词语的发音。

  禅模具SEI

  早晨下田露水

  嘀嘀马毅

  点点麦苗叶子

  沙区顾

  石子哥哥

  4,听老师完整用方言读歌词。

  5,师生接龙读歌词(提示:和老师保持一样的声音)。

  6,老师用“尼亚”高位置伴唱,学生高位置完整读歌词。

  7,加动作读歌词

  8,老师弹琴唱谱,学生分句用方言唱词学唱第一段。

  9,全班一起跟伴奏慢唱一遍,老师纠正不准的乐句。

  10,男女生比赛唱一遍。

  11,学生互评。

  12,全体学生完整的演唱一遍。

  四,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1,学生观看江苏美景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无锡景”。

  江苏这个地美水美的人间天堂造就了江苏人细腻、柔美的性格。因此她们的歌声总是不乏柔情甜美的特点。

  哪位同学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细腻,柔美?

  2,学生随老师一起表现肢体之美----柔

  3,引导学生表现声音之美----甜

  A,师对比范唱,学生观察老师嘴角的变化

  B,学生提起笑肌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遍(肢体或歌声)。

  五,检测反馈,小结升华。

  1,请学生聆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找出其中哪几首是江苏民歌。

  师:今天,我们用方言学会了江苏民歌《杨柳青》并且感受了江苏民歌细腻、甜美的演唱风格,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听听哪一首是江苏民歌。

  第一首:新疆民歌“牡丹汗”

  第二首:山东民歌“包楞调”

  第三首:江苏民歌“采茶舞曲”

  2,小结:

  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但是也有一些好听的民歌由于长期没有人传唱,很快就要消失在咱们自己的国土上了,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去关注咱们国家的民歌艺术,让她在世界舞台上永远绽放出华丽的光彩!

《杨柳青》教案 篇9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杨柳青》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熟悉掌握乐曲的节奏特点。

  2、引导幼儿听辨不同的节奏型,并用拍手动作表示。

  3、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习惯及爱护乐器的习惯。教学准备节奏谱;春景图;乐曲录音;乐器。教学重点与难点看指挥进行乐器演奏。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巩固法;乐器辅助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开始部分。

  1、弹奏《拍手点头组合》音乐。

  2、弹奏歌曲《好朋友》。要求幼儿听辨前奏、间奏,并在间奏处表演相应动作。

  听音乐做拍手点头的律动。

  复习学过的歌曲,并练习间奏处拍手。通过复习,巩固学习过的几种节奏,并能用动作来表现节奏。二、引出音乐所表现的画面内容。

  1、介绍乐曲的主题。

  出示春景图,“我们来听一首新歌,名字叫《杨柳青》。”

  2、讲解画面内容:春天,柳枝、燕子、鸭子、鱼。欣赏、感受乐曲表现的画面。用春天的美景及画面来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画面。三、感受学习乐曲的节奏。

  1、组织幼儿熟悉掌握乐曲的节奏特点。

  2、出示节奏谱,带领幼儿学习几种节奏型。

  (1)x-|x-|;

  (2)||;

  (3)| x|。

  3、引导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拍出各种节奏型。

  跟着音乐拍手打节奏。

  看节奏谱,进行各种节奏型的练习。引导幼儿感受、熟悉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听辨不同的节奏型。四、乐器演奏。

  1、分组看指挥空手练习(放慢速度)。

  2、分乐器进行练习。

  3、放慢速度,指挥幼儿齐奏。

  4、指挥幼儿完整演奏乐器。

  (提醒幼儿注意教师改变指挥方案,并控制音量认真地演奏。)边看指挥边合着音乐模仿各种打击乐器的动作进行演奏。

  拿起乐器分组看指挥进行练习

  注意看老师的指挥。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习惯。

《杨柳青》教案 篇10

  下面是四年级音乐课《杨柳青》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杨柳青”说课稿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 “衬词生趣 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 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

  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

  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以读为本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声势节奏、对比范唱、方言教唱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方言 ,体会韵味;身临其境,感受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六,自主自学说学法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处于发育期,他们更渴望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和体验,本节课我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模唱、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和地方韵味。

  七,激情激趣说流程

  教学过程;

  一,声势节奏,初步感知

  1,老师带学生随音乐运用三种固定节奏型伴奏

  2,学生凭记忆三种固定节奏型

  3,学生分组随音乐做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衬词生趣,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老师范唱,学生感知歌曲有特点的地方

  刚才,我们一起运用了几组固定节奏型来伴奏的音乐是一首江苏民歌《杨柳青》,这首民歌是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中的歌词很有特点,下面老师演唱一遍,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中那些歌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习衬词“啊NIA”

  “青啊NIA,崩啊NIA,松啊NIA”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有特点并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词,在我们的民歌当中叫衬词,它在歌曲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3,学生自由选择强弱对比与老师接龙读衬词部分

  4,和老师一起加上拍腿拍手动作读一读

  衬词处拍腿,其余拍手

  5,师生唱谱,互动找到歌曲旋律的趣味性

  学习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活动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标准》要求学生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这即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在欣赏乐曲、教唱歌曲、演奏乐器和创造等活动中,结合着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识谱教学,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教唱歌曲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

  四,方言演唱提升韵味

  师:陆老师要用我的歌声来奖励一下你们!我要再演唱一个新版的《杨柳青》,想听吗?掌声在哪里。。。。

  1,老师运用方言对比演唱一遍。学生听辨这次演唱和第一次不同在哪里。

  学生汇报:老师唱的发音不一样,老师没用普通话......

  老师:对,老师在第二遍演唱时,最主要的就是加入了江苏方言来演唱了这首歌。这样就使这首歌曲的江苏味更加浓厚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江苏的方言特点。

  2,出示课件,分别学习重点词语的发音。

  禅模具SEI

  早晨下田露水

  嘀嘀马毅

  点点麦苗叶子

  沙区顾

  石子哥哥

  4,听老师完整用方言读歌词。

  5,师生接龙读歌词(提示:和老师保持一样的声音)。

  6,老师用“尼亚”高位置伴唱,学生高位置完整读歌词。

  7,加动作读歌词

  8,老师弹琴唱谱,学生分句用方言唱词学唱第一段。

  9,全班一起跟伴奏慢唱一遍,老师纠正不准的乐句。

  10,男女生比赛唱一遍。

  11,学生互评。

  12,全体学生完整的演唱一遍。

  五,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1,学生观看江苏美景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无锡景”。

  江苏这个地美水美的人间天堂造就了江苏人细腻、柔美的性格。因此她们的歌声总是不乏柔情甜美的特点。

  哪位同学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细腻,柔美?

  2,学生随老师一起表现肢体之美----柔

  3,引导学生表现声音之美----甜

  A,师对比范唱,学生观察老师嘴角的变化

  B,学生提起笑肌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遍(肢体或歌声)。

  六,检测反馈,小结升华。

  1,请学生聆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找出其中哪几首是江苏民歌。

  师:今天,我们用方言学会了江苏民歌《杨柳青》并且感受了江苏民歌细腻、甜美的演唱风格,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听听哪一首是江苏民歌。

  第一首:新疆民歌“牡丹汗”

  第二首:山东民歌“包楞调”

  第三首:江苏民歌“采茶舞曲”

  2,小结:

  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但是也有一些好听的民歌由于长期没有人传唱,很快就要消失在咱们自己的国土上了,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去关注咱们国家的民歌艺术,让她在世界舞台上永远绽放出华丽的光彩!

《杨柳青》教案 篇11

  《杨柳青》是江苏扬州的一首民歌,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美丽的春天,柳枝换上了绿衣裳,在春风中轻轻飘舞,大燕子,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蓝蓝的池塘里,鸭子嘎嘎叫,大鱼小鱼快活地游来游去”。《杨柳青》还是一节打击乐活动,节奏鲜明,乐曲是2/4拍,节奏特点是强弱,第一拍强,第二拍弱,乐曲旋律优美,幼儿能很容易的找到节奏。

  根据主题活动《我找到了春天》的进展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开展了本次音乐教学活动。首先是让幼儿欣赏乐曲,利用课前折来几枝发芽的柳枝让幼儿观察,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意思;然后提供乐谱和不同的的动作来让幼儿感受不同快慢的节奏,通过游戏首先让幼儿自己找节奏,用拍手的方式将节奏拍出来;最后,提供三种小乐器:铃鼓、响板、串铃让幼儿尝试演奏,我也尽量让每个幼儿玩到不同的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进行交换,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演奏的快乐!尤其是在打击乐活动中我进行了有效尝试:情境图谱的共同编制。

  图谱是打击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辅助教学工具,它能将音乐作品形象化、简单化,并在节奏练习中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节奏意识。在《杨柳青》活动中,我一改以往图谱绘制及呈现方式,在充分分析音乐形象、结构性质的基础上,以“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节奏,可调皮的节奏们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躲进了春天的美景中”游戏口吻,边带领幼儿再次欣赏乐曲边根据音乐在春天背景图上有节奏的画出柳叶生长、小草发芽、花儿开放的情景,同时引导幼儿将刚才创编的几个节奏型与情景进行匹配(孩子们能从教师的画画节奏及柳叶、小草等形态上很好地感受几个节奏型,所以能进行有效匹配),从而串联、编制成一张情境图谱。因为情境图谱有效地反映了音乐形象和音乐结构性质,同时,图谱中的节奏型又来自于幼儿,所以他们能更有目的、有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打击乐活动中。

  通过这次活动,也让我感到中班的孩子在打击乐方面的不足方面:比如:乐器的正确使用常规、演奏时手眼耳的协调、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等都需要我们平时的进一步培养,再次我们也应该提升教师自身对音乐方面的修养需求。

《杨柳青》教案 篇12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衬词生趣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以读为本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声势节奏、对比范唱、方言教唱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方言,体会韵味;身临其境,感受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六、自主自学说学法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处于发育期,他们更渴望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和体验,本节课我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模唱、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和地方韵味。

  七、激情激趣说流程

  教学过程:

  一、声势节奏,初步感知

  1、老师带学生随音乐运用三种固定节奏型伴奏,

  2、学生凭记忆三种固定节奏型,

  3、学生分组随音乐做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衬词生趣,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老师范唱,学生感知歌曲有特点的地方。

  刚才,我们一起运用了几组固定节奏型来伴奏的音乐是一首江苏民歌《杨柳青》,这首民歌是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中的歌词很有特点,下面老师演唱一遍,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中那些歌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习衬词“啊NIA”“青啊NIA,崩啊NIA,松啊NIA”。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有特点并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词,在我们的民歌当中叫衬词,它在歌曲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3、学生自由选择强弱对比与老师接龙读衬词部分。

  4、和老师一起加上拍腿拍手动作读一读,衬词处拍腿,其余拍手。

  5、师生唱谱,互动找到歌曲旋律的趣味性。

  学习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活动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标准》要求学生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这即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在欣赏乐曲、教唱歌曲、演奏乐器和创造等活动中,结合着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识谱教学,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教唱歌曲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

  四、方言演唱提升韵味

  师:陆老师要用我的歌声来奖励一下你们!我要再演唱一个新版的《杨柳青》,想听吗?掌声在哪里?

  1、老师运用方言对比演唱一遍。学生听辨这次演唱和第一次不同在哪里。

  学生汇报:老师唱的发音不一样,老师没用普通话。

  老师:对,老师在第二遍演唱时,最主要的就是加入了江苏方言来演唱了这首歌。这样就使这首歌曲的江苏味更加浓厚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江苏的方言特点。

  2、出示课件,分别学习重点词语的发音。

  禅模具SEI

  早晨下田露水

  嘀嘀马毅

  点点麦苗叶子

  沙区顾

  石子哥哥

  3、听老师完整用方言读歌词。

  4、师生接龙读歌词(提示:和老师保持一样的声音)。

  5、老师用“尼亚”高位置伴唱,学生高位置完整读歌词。

  6、加动作读歌词。

  7、老师弹琴唱谱,学生分句用方言唱词学唱第一段。

  8、全班一起跟伴奏慢唱一遍,老师纠正不准的乐句。

  9、男女生比赛唱一遍。

  10、学生互评。

  11、全体学生完整的演唱一遍。

  五、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1、学生观看江苏美景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无锡景”。

  江苏这个地美水美的人间天堂造就了江苏人细腻、柔美的性格。因此她们的歌声总是不乏柔情甜美的特点。哪位同学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细腻,柔美?

  2、学生随老师一起表现肢体之美————柔。

  3、引导学生表现声音之美————甜。

  A、师对比范唱,学生观察老师嘴角的变化。

  B、学生提起笑肌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遍(肢体或歌声)。

  六、检测反馈,小结升华。

  1、请学生聆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找出其中哪几首是江苏民歌。

  师:今天,我们用方言学会了江苏民歌《杨柳青》并且感受了江苏民歌细腻、甜美的演唱风格,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听听哪一首是江苏民歌。

  第一首:新疆民歌“牡丹汗”

  第二首:山东民歌“包楞调”

  第三首:江苏民歌“采茶舞曲”

  2、小结:

  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但是也有一些好听的民歌由于长期没有人传唱,很快就要消失在咱们自己的国土上了,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去关注咱们国家的民歌艺术,让她在世界舞台上永远绽放出华丽的光彩!

相关专题 《杨柳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