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艺术是一种谎言,教我们理解真理

头条共创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毕加索:艺术是一种谎言,教我们理解真理

1956年,画家张大千漫游了大半个世界,将自己的艺术成功打入了国外,已经在多国进行展出。

彼时,国外最有名的画家中,毕加索独占鳌头。

1956年7月,张大千的画在巴黎卢浮宫展出,他趁机前去拜访毕加索。

那天,知道张大千来访,平时对穿着没什么讲究的毕加索,特地换了一身稍显正式的衣服,将自己前前后后打理了一遍。

而张大千一袭长袍,美髯飘胸。

随后,毕加索将自己临摹的中国画放在张大千面前,说了一句:

请大千指正。

这两位艺术界的大师,各自交换看法,最后,毕加索说:

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习艺术?

在毕加索眼里,中国就有世界上最好的艺术。

他还悲伤地说,我永远也画不了中国的墨竹兰花。

毕加索是谁?

他是现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拍卖价最高的10幅画里,毕加索的画就占了4幅。

他是罕有的天才,一辈子都在艺术中探索,永不停息。

你且看看他的几幅自画像,就知道他变革的跨度多么大。

15岁时的自画像,一个帅气的男孩:

24岁时的自画像,长得有点变形了:

56岁时的自画像:

耶,外星人?

这就是他对艺术的探索,他说:

我们知道,艺术不代表就是真理。艺术是一种谎言,它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至少是那些我们作为人能够理解的真理。

有关他画画的变革,他还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我在小时候已经画得像大师拉斐尔一样,但我却花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小孩子一样作画。”

01

1881年,梵高正拿着画笔,顶着世俗莫大的压力,一心学画。

兜兜转转,他终于知道自己为何而活了,他要做一个痛苦的艺术家。

就是这一年10月25日,在西班牙马拉加,另一位影响世界的艺术大师毕加索,呱呱坠地。

毕加索的父亲,是一个画家,经常在家里画画。

父亲画画的时候,毕加索就用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父亲,好奇不已。

每当看到父亲笔下的鸽子、小猫、鲜花,跃然纸上,他总是兴奋得又叫又跳,伸手就要抓父亲手中的画笔。

他哭闹时,只要他一支笔,他就不哭了,拿着笔在纸上胡乱画。

他刚刚学会走路,父亲就经常把他带进画室,父亲画画,他就东瞅瞅,西瞅瞅,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看着看着,他就像父亲一样,有模有样地画。

父亲是毕加索的第一个老师,他教毕加索认真观察,用各种方法提升毕加索的画技。

妹妹洛拉出生后,成了毕加索免费的模特,他照着洛拉,不停地画。

4岁时,他就会用纸剪出一些花草动物图,借着光线,将它们的影子投在雪白的墙壁上,像皮影戏。

8岁的时候,他就创作了人生的第一幅油画,画了一个骑着马的斗牛士,还有几个观众。

9岁时,他又画了一幅斗牛图,父亲看了,说他临摹得真好。

其实,那是毕加索的原创。

多年后,谈到自己的第一幅画,毕加索说:

很奇怪,我从来就没画过一幅儿童画。这一幅也确实不是儿童画。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们真的是天才,天生就有吃这碗饭的才华。

02

毕加索喜欢画画,几乎随时随地都在画画,所以他在学校的成绩,除了画画,一塌糊涂。

一到文化课,他就像一个手足无措的小傻瓜,眼睛直直地盯着时钟,不停地动来动去,老师没办法,只能关他禁闭。

但毕加索愣是将禁闭室变成了自己的画室。

他总是在身上偷偷藏几张白纸,一到禁闭室,就开始画画,随心所欲地画。

所以到后面,每次关禁闭,毕加索都挺高兴的,还故意制造一些错误,就为了被关禁闭,同学们都说,毕加索傻了,关禁闭还这么开心。

他对画画痴迷到什么程度呢?

老师检查他的作业本,翻开一看,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各种各样的画。

翻看他的课本,就连书页空白处,都画满了画。

幸好,毕加索有一个好父亲,他并没有因为毕加索成绩一塌糊涂,就禁止他画画,而是因材施教,让毕加索在艺术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

所以,毕加索画得越加勤奋,不是临摹就是素描,妹妹洛拉抱怨说:

我们家都可以开一个毕加索画店了。

他的痴迷程度,连母亲都动容,她说:

你有这个劲头,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所以,他成了毕加索。

(田野里的房子 1894年)


1891年,父亲失去了在博物馆的工作,10岁的毕加索,随家人一起到西班牙北部地区科鲁尼亚。

为了能让毕加索拿到考试合格的证明,以便进入更好的学校就读,父亲费尽心机,找朋友帮毕加索作弊,让毕加索照着答案抄,好歹抄了一个及格分数。

到了科鲁尼亚,毕加索进入学校,专门学习艺术。

父亲很忙,就让儿子写信和远方的亲朋联络,毕加索讨厌写信,就把所见所闻画下来,成了“毕加索式家书”。

有一封家书是这样的,他画了一群男女挤到一处,雨伞和裙子在飞舞,再题上一句:

“狂风骤起,不将拉科鲁那刮上云天决不罢休。”

还有一封家书,他画了一群打架的小孩,上题:顽童造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真正爱着什么,就一定愿意为此付出,最终,他的兴趣会将他带到远方。

03

进入艺术班级后,毕加索更加用心学习画画,人物画,油画,风景画,古典绘画和装饰画,他全都学。

十二岁时,他画得雕像素描,让所有人都惊叹不已。

13岁时,他画了一幅《老渔夫》:

父亲看到毕加索的画,对毕加索说:

你的画已经远远超过我了。

于是,他郑重其事地将画笔交给儿子,将希望交付出去。

14岁的时候,他画了《最初的圣餐》,被送去参加“美术与工业”的春季展览,赢得一片赞美之声。

随后,他在父亲、师友的帮助下,开始画《科学与仁慈》,父亲亲自充当模特,毕加索全心创作。

(科学与仁慈)


这幅画被送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参加全国展览,获得了审查委员会的荣誉奖状,后又被送到毕加索的故乡马拉加参加地方展览,获得金质奖章。

为了庆祝这次参展的成功,家人为他举行了一个庆祝仪式,把香槟浇在他头上,作为他成为画家的洗礼。

这是一条阳光大道,如果毕加索规规矩矩,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他会成为当地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毕加索再也不愿画这样的画了。

在家人朋友的期盼之中,他踏上了去皇家学院求学的旅途,希望能得到深造。

然而,上了几天课,毕加索就失望了。

皇家学院规矩传统,他根本学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意识到在学校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毕加索就完全放弃了学院的课程,一个人到各大博物馆观赏、描摹,去吸收大师们的绘画精髓。

他不去学校上课,却在城里的大街小巷上疯狂地画,漫步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手里拿着写生本,看见想画的,就停下来画,画完了,继续向前。

他的这种做法传到了老家亲人们的耳朵里,资助他上学的叔叔愤怒不已,觉得他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轻浮子弟,停止了对他的资助。

毕加索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他穷得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更不要说买绘画的材料。

没办法,他只能“节约”画纸,一张纸上,画了好几幅画。

(1899,Portrait of Josep Cardona)


冬天的时候,饥寒交迫的毕加索,终于病倒了,他发着高烧,全身红斑,一闭上眼睛,就开始做梦,一会儿上天堂,一会儿下地狱。

躺了几个星期,他熬了过来,全身脱了一层皮,长出了一层新的。

乡下的朋友邀请他去乡下修养,他去了,在乡下,他上山探险,完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他学会了刷马、用镰刀、收干草、收玉米、挤牛奶,还体验了制酒和榨油等一大堆乡村生活。

等他再回来的时候,带着一堆画,还有对生命更深刻的体会。

世界是喧闹的,但每个特立独行的人,都是孤独的。

(1899,Head of a Man in El Greco style)


04

在乡下休养,毕加索一直在思考一个重要的人生问题,他的未来,究竟该走怎样的路?

他已经十八岁了。

按照现有的模式,规规矩矩地走下去,也许会走得比较容易,那条因循守旧的成名路,也是父母期待的。

在故乡,他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画家,在这里,他不但不会挣不到面包,还颇有前途。

可是他的灵魂呢?他的内心呢?

最后,他想明白了,他要的,是自己的画画在更高层次上得到突破。

于是,他从习惯的枷锁中走了出来,打破旧的自己,去新生。

他觉得,可以离开了。

(1990,A spanish couple in front of inn)


19岁那年,毕加索拿着简单的行李,前往巴黎闯荡。

他和朋友们合租了一个便宜的画室,白天游览巴黎,参观各大博物馆,去观看大师们的真迹,晚上,回到小屋,和朋友们挤在一起。

卢浮宫博物馆,卢森堡美术馆,巴黎有名的美术馆,他一个也没放过,短短10天,他一鼓作气,跑遍了巴黎所有美术馆。

在那些伟大的作品面前,毕加索的心灵,被一次次地震撼着。

然后,他背着画画的工具箱,奔赴各大美术馆,尽情地描摹,学习。

在巴黎的街道上,他手中的速写本,停也停不下来,街头的咖啡馆,行色匆匆的行人,马戏团的小丑,奔跑的马车夫,所有这一切,都是他绘画的对象。

(1901,Portrait of Jaime Sabartes. The bock)


可是,在巴黎,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画卖不出去,他很穷。

他精心挑选了65幅画,在愿意展出的画廊展出,却一幅也卖不出去。

朋友同情地说:

画家连一个买画框子的钱也没拿到。

生活穷困潦倒,但毕加索从未放弃成长,他的画越来越不可琢磨,画得越来越“不像”了。

黎明到来之前,都有一段漫长的黑夜。

毕加索就在这黑夜里,不停地画,他喜欢晚上画画,白天睡觉。

窘迫的日子,并没有让他退缩,他住到贫民区,环境很差,屋里连电灯都没有,吃不上饭,有时候还要靠朋友们接济。

冬天,他用画换来一件御寒的外衣,还要用画去堵住破窗吹来的凌厉的寒风。

然而,他不改初衷,绝不退回那条平坦的道路上。

有些路,很难,但走下去,就是坦途。

(1903,Woman in blue)


05

在巴黎,毕加索的日子很难。

有时候,抱着一捆画,跑遍了所有的画店,也不一定能卖几个法郎。

有一天,雕塑家帕克听说毕加索断炊了,就拿了一点吃的,悄悄地放在毕加索的门前,毕加索开门后,发现了这些东西,大呼一声:

感谢上帝。

然后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有一次,迫于生计,一个商人出20法郎,想买毕加索10幅画,毕加索答应了。

他不停的画。

后来,他遇见了费尔南多,一个美丽的姑娘。

因为这姑娘,毕加索的画,颜色渐渐变得明亮起来,毕加索向她求婚,她拒绝了。

两人就这样相处着,相爱着,那间破旧的小屋,变得温暖。

毕加索的画,也变了。

(拿烟斗的男孩)


他的画渐渐得到了认可,画价也不断提高,生活渐渐变得宽裕,他甚至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一个画家朋友,送给毕加索一把手枪,毕加索常常将手枪放在衣服口袋里,当听到有人说出蔑视他的言语,他就掏出手枪,放在桌子上,慢悠悠地说:

再讲一个字我就开枪。

此时的毕加索,已经成了一个全新的毕加索。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已经是坦途,但毕加索不愿意,他不愿意这样度过一生。

他回到故乡,隐居在高索。

他的画风变得很硬,不再是古典画风,他画的人物,开始变得像雕刻的形状,面部像面具一样。

他的画,步入了立体时期。

(斯坦因画像)


4个月后,他结束了隐居生活,回到巴黎。

为了把画画得更“立体”,他拿起雕刻刀,学习雕刻。

随后,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他拿起画笔,连续创作了15幅人物习作。

为了自己的新作,他谢绝了一切来访,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他的画室。

几天之后,画面上,五个少女,非常抽象,这幅画就是《亚威农少女》。

(亚威农少女)


然而,朋友们一看,都无法理解,还有人感叹说,这是艺术的一大沦落。

他的画家朋友马蒂斯愤怒地说:

“这简直是一种暴行,是对现代艺术的野蛮讽刺和嘲弄。”

就连他的崇拜者都遗憾地说:

毕加索变成了另一类艺术家。

甚至有人预言说:

总有一天,毕加索会吊死在他的那幅大油画的后面!

但也有识货的人,意识到这是一件革命性的作品,早晚要进卢浮宫。

这个预言,在64年后,成为现实。

任何新的东西,与众不同的东西,最先受到的,都不是欢迎,而是责难。

但毕加索说:

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

(Seated female nude)


06

毕加索花费了无数心血的《亚威农少女》,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只能一直放在画室里。

不仅如此,很多画商都不想购买他的作品了。

毕加索重新面临挨饿的风险。

但毕加索没有退缩,他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画法,大步走向立体主义。

几年后,人们对立体主义的探讨渐渐多了起来,毕加索被当成立体主义的第一人。

有人问他,这种新形式的目标是什么?

毕加索答:

只是画画而已,没有其他的。

随后,立体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辐射到了许多领域,诸如雕塑、建筑、装饰。

毕加索名利双收,他成了一个富人,也成了一个重要的画家,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

有许多画家来向他求教,毕加索总是耐心讲述自己对绘画的认识。

他说:

每一幅画,都是一瓶我的鲜血。

(静物)


1914年,毕加索的《卖艺人家》,以11500法郎的高价卖出,毕加索成了一代大师。

一战爆发后,毕加索依然孜孜不倦地在探索,一再改变自己的画风。

他徜徉在自由里,自由地探索。

然而,二战爆发后,西班牙被战火摧残,千疮百孔,人民被杀害,无数人妻离子散。

当正在作画的毕加索,听到这样残酷的消息,愤怒不已。

1937年4月26日,一个叫格尔尼卡的小镇上,发生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小镇在轰炸中,变成一片废墟。

毕加索的朋友们,拿着载有这一惨案的报纸,来到毕加索的画室。

毕加索的愤怒,化成了怒火,开始燃烧。

他要画画,用画画来控诉这一暴行。

他开始疯狂地工作,几个月后,这幅控诉法西斯暴行的画作终于完成了。

它长776.6厘米,高349.3厘米。

(格尔尼卡)


这幅画完成后,先后在法国、挪威、英国、美国等国家展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后来,被保存在博物馆,与《蒙娜丽莎》一起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幅用防弹玻璃保护起来的画作。

1981年,《格尔尼卡》被护送回西班牙。

艺术,本身是脆弱的,但当它点燃人们灵魂的火焰时,它就具有强大的能量。

恰如毕加索说的:

艺术是谎言,但它能教导我们理解真理。

(坐在扶手椅上的女子)


07

毕加索反对战争,他利用自己的武器,去帮助人们争取和平。

他是一个艺术家,他手中的笔,就是他的武器。

他不停地画。

他将毕生的积蓄,都捐献给和平,除了给政府捐赠,他还成立了两个儿童供食中心。

钱流水一般花出去,他不得不把那些自己想保留下来的画作拿出去卖了。

他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战争,他的画室,成了反法西斯战士的秘密聚集地,毕加索常开玩笑似的说:

人们一定会在我动手画一条美妙的线条时,就发动战争,跟我捣乱。

他在沦陷区,生活不易,纳粹份子邀请他去德国,还要给他额外的食品和煤炭,他一口回绝。

然后坚定地告诉侵略者:

一个西班牙人是绝对不会感到冷的。

有国外的朋友邀请他去国外避难,但毕加索坚决不离开法国。

1940年6月,德国军队攻陷巴黎,毕加索的画室被占领了。

那是他的心血啊,他的作品,都在里面。

于是,为了取回自己的作品,他只能趁德军外出时,偷偷回去,一点一点地抢救自己的作品。

(背对着镜子入睡的裸女)


沦陷后的巴黎,德国军队随处乱跑,大家人心惶惶,毕加索家也不能幸免。

对所有不请自来的德国军人,毕加索每人送他们一张《格尔尼卡》的明信片。

德国大使来拜访毕加索,看着《格尔尼卡》说:

原来这是你的作品,毕加索先生。

毕加索说:

不,是你们的。

(水手)


战后,毕加索的名气越来越大,想来参观他画室的人越来越多。

1952年,一个教堂请毕加索为其装饰壁画,毕加索认真构思后,构想出了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壁画。

为了安心创作,毕加索发布禁令,除了他和儿子保罗,其他人一律免进。

他还补充了一点,要是他偶尔疏忽或是心血来潮,批准别人进画室,保罗一定要以钢铁原则坚守最后一道防线。

为了完成这幅大型壁画,5个月时间,毕加索画了233张习作和素描,才最终确定作品构图。

他一直在画,画自己想画的。

女子和公鸡


08

毕加索一生,都离不开女人,他换女人的速度,跟他的艺术探索变革一样,一直在继续。

可他搭讪的方式并不高明,总是一句:

小姐,我能为你画像么?我是毕加索。

初到巴黎,在巴黎的贫民窟里,他遇见了费尔南多。

第一次绘画变革发生,作品的颜色从蓝色时期变为粉色时期。

后来,费尔南多跟人跑了。

(费尔南多)


但毕加索并不沮丧,因为他早就看上了另一个女人,伊娃。

他们爱得轰轰烈烈,但1915年,伊娃不幸去世。

毕加索的情感,却并没有终止。

1917年,毕加索遇见了演员奥尔佳,他爱上了这个演员,要为她画像,两人很快就进入爱情,并于第二年结婚。

婚后,毕加索画风大变,开始忘情于古典主义,柔和的色彩,圆润的体态。

几年后,他厌倦了奥尔佳的庸俗,爱上了年仅十七岁的玛丽,他又为玛丽画像。

一开始,玛丽抗拒毕加索的追求,但抗拒了六个月,实在扛不住,就从了毕加索。

毕加索的画,也步入了变形时期,进入了立体主义。

他爱玛丽爱得要死,为玛丽画了很多画,甚至告诉玛丽:

在这世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

(玛丽·泰蕾兹)


然而,在玛丽生下女儿之时,毕加索却结识了画家、摄影家、模特朵拉·玛尔,并陷入恋情。

热恋多年,最终因玛丽大闹一场,毕加索放弃了情人朵拉,却又在62岁那年,认识了年轻的女艺术家吉洛。

1946年,吉洛与毕加索共同生活,孩子出生后,毕加索的笔下,也洋溢出喜悦和爱。

但这并不是终止,毕加索厌倦之后,抛弃了吉洛。

被抛弃的吉洛,一度精神崩溃。

1961年,已经80岁的毕加索,桃花又开了,与雅克琳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

90岁那年,毕加索不太正经地说:

“年龄迫使我们不再抽烟,但是烟瘾还是有的;做爱也是如此,虽然不做了,但是欲望还是有的。”

或许真如叔本华所说的,人就是一团燃烧着的欲望,无法满足时痛苦地寻找,满足了又无聊。

毕加索从不满足,所以一直寻找,艺术是,爱情也是。

09

毕加索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许看得不对,却为旁人扫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错误也终于为真理的事业服务。

在艺术上,他一直在探索。

他喜欢中国画,想学中国画,不断临摹,学习,要知道,此时的毕加索,已经七十多岁了。

1956年,中国画大师张大千拜访毕加索,毕加索拿出自己临摹的中国画,说:

请大千指教。

听完张大千讲完中国画的画画要领,毕加索说:

能否写几个字看看?

张大千不曾推辞,他走到桌前,提起毛笔,蘸满了墨汁,一挥而就,写下了“张大千”三个字。

毕加索感叹:

中国的书法都是艺术品。

但他接着不无伤感地说:我永远画不了中国的墨竹兰花。

他目光忧伤:

我已经老了,再也不能忍受艺术上新的强烈的震撼了。

临别之时,毕加索送了张大千一幅画。

1971年,毕加索90岁,为了庆祝他的九十岁生日,卢浮宫举行了毕加索作品展。

法国总统亲自为展览会剪彩,并发表演说:

“毕加索是一座火山。不论他画的是女人的脸,还是小丑,始终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1972年初,他创作了一幅巨幅自画像,表情惊慌,眼睛睁得很大,仿佛看见死神来临。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去世。

他去世后,人们在整理他的作品时发现,他一生画了1885幅油画,18095幅版画,6112幅平版画,7089幅素描,1228件雕刻,2880件陶瓷艺术品,3181件亚麻油毡浮雕。

另外,在149本笔记本、11张挂毯和8张小地毯中,还发现了其他的4659幅素描和速写。

毕加索说:

探索艺术的过程,也就是探索生命的过程。

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一定带着许多有关生命的财富,因为他这一辈子,一直在探索啊。

10

人生是一片旷野,在这个旷野里,每多探索一寸,生命就会多一寸的宽阔。

旷野很大,低头是生活,抬头是天空。

往前走,也总有可以走的路,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敢去探索,只敢沿着那条既定的“路”向前走。

走啊走啊,这一生就没了。

可是当你去看有些人的人生的时候,你会突然感到,奥,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他们走了自己的路,也许别人并不理解,但他们看了自己想看的风景,走了自己想走的路,而那些不能理解他的人们,却在那条“既定”的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

或许,有那么一些时刻,你会觉得奇怪,从啥时候起,世俗的标准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地评判人了?

然而你发现,这世界,总有生活困不住的人,总有笼子关不住的翅膀,总有世俗标准没法评价的人。

他们就像一束光一样告诉你,人生还可以这样,热情,诗意。

我们不必去学他们,不必像他们一样,只是若能借着他们的光,在自我这条路上能多走几步,就能多这几步的风景。

文|不有趣灵魂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