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什么?当抽象的问题在这所双语幼儿园变成了具体的项目

头条共创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艺术是什么?当抽象的问题在这所双语幼儿园变成了具体的项目

  艺术是什么?


  上海惠立幼儿园企鹅班的老师们正在鼓励孩子们说出对于艺术的理解。这个开放式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踊跃分享。


  有的孩子边说边比划:艺术是用颜料画画。


  一旁的孩子补充:是把一个东西变得漂亮。


  举手的孩子有了新的想法:是很久以前,历史上的漂亮作品,是金字塔,是壁画!


  当对于艺术的浪漫想象与积极的表达相遇,滋养出了教育的新可能。于是,这所上海双语幼儿园老师们以“什么是艺术”为一个全新的探究式项目学习的主题,和孩子们开启了一段为期六周的探究之旅。


  01 高效学习的起点


  高效学习的起点是先从孩子们的「既有」出发——兴趣。


  在这所上海双语幼儿园,老师在日常的活动中,观察到孩子们对于图画与色彩一直有着敏感的触觉和浓厚的兴趣。于是老师抛出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什么是艺术?


  在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后,这所上海双语幼儿园老师们接着开拓思维:耳朵听到的音乐是不是艺术?这时身边的孩子灵光一现:那眼睛看到的好看的照片是不是也是艺术呢?


  在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发散思维中,这所上海双语幼儿园老师开始推动他们从“提题”到“寻找获得答案的路径”去转变,增加了提问的维度:「How」——艺术作品是怎么创作的?引导孩子们对于探究的深层好奇和思考。


  那么,应该如何从0到1去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呢?


  这所上海双语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婉婉道来的旋律让孩子们感觉到了情绪的涟漪:音乐会让我觉得平静,快乐。于是,他们尝试拿起画笔描绘这些情绪。这是一种艺术。


  这所上海双语幼儿园的老师提示孩子们关注墙上和爸爸妈妈出去旅行时拍的照片,每个照片背后都有故事,孩子们也可以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讲故事。这也是艺术。


  这所上海双语幼儿园的老师邀请孩子们一起观察画家吴冠中老师的《山城重庆》,有的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我觉得他的画让我觉得紧张,因为天空是灰色的,要下雨了。有的孩子对色彩的运用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他画的是黑白的房子,为什么不能用彩色画呢?也有的灵感突现:原来艺术可以画农田,可以画自己的家。杂乱也是艺术,清晰整齐也是艺术。原来,艺术作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独特的创作背景,有自己的情绪。艺术是可以想象到的任何东西。


  于是,上海惠立幼儿园的老师们便看到了孩子们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的表达。他们也许画风稚嫩,但是他们积极尝试着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说故事。


  而在艺术的创作中,孩子们会发现,当他们1在制作雕塑作品的时候,会需要同伴的帮助,于是便合作完成了作品;他们会因为同伴画出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龙而为发出赞叹,这是欣赏艺术的能力;他们会因为闻名于网络的“哈尔滨冰雕”而心生临摹的想法,却又想做点不一样的,于是几个小朋友决定用泥巴来尝试,这是不断突破的创造力。


  这所上海双语幼儿园从兴趣出发,学习就在这样的不断引导、思考、突破、尝试中变得更加多维和鲜活,这样的学习和孩子的兴趣是一个双向奔赴的关系。在这样的“玩中学”中,高效学习的特点一点点展现。


  02 项目式学习的“脚手架”


  进行到一半的艺术项目,有了新的进展。孩子们在周一的早晨收到了来自Charlie和Yuki园长的一封信:


  孩子们,我们看到了教室里绘制的漂亮图画和精致有趣的雕塑。你们的小手灵巧又能干!


  这么棒的艺术作品值得展示给全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们,期待你们的艺术展!


  园长的来信点燃了孩子们的行动热情。办一个自己的艺术展,这是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新鲜事。可是,从哪里入手呢?艺术展上的作品应该被如何展示?需要做什么准备?邀请谁来?现场如何布置?设计什么活动?


  带着这些问题,老师提议:不如我们就去看一场艺术展,进行一次「实地调研」。这所国际双语幼儿园的老师带孩子们来到了中华艺术宫,在那里,吴冠中艺术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艺术展的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对艺术作品进行了参观,向孩子们解释了作品的信息,也一一回答了孩子们对于开办一场艺术展和作为导览员的职责的提问。


  带着实地调研的丰富成果,孩子们分成5组,对不同的艺术作品的展区进行设计与布置。


  如何保证每一件艺术作品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比如,绘画作品在展出的时候,如何摆放作品?吴冠中老师的作品都是固定在墙上的,可是幼儿园没有那么多空余的墙面。那是否可以用画架?多少个?再比如,如何让观展人更好地理解作品?孩子们想起,吴冠中老师的每一幅作品旁都有一段介绍。所以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作品的介绍。


  和真实世界中艺术展的「清晰对照」,让孩子们对于设计一个艺术展不再只是停留在一个抽象的模糊概念,而是可以去付诸于行动的真实场景。


  搭好学习的脚手架, 这样的育人逻辑让孩子们在「在真实世界中边做边学」。老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适时地出现,给孩子们进一步的延展搭起了「脚手架」,为孩子们提供知识学习或技能培养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孩子们则借力于这种托举,尝试去到更高的地方。


  03 幼儿园的“空间感”


  孩子们的首届艺术展邀请到了爸爸妈妈前来观展,上海惠立幼儿园的老师们看到,有的嘉宾手中握着一张长方形的纸条,有的则在门口摆放的艺术展宣传海报前驻足。原来,那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定制门票和活动海报。


  门票上,清晰地标注着活动时间、日期、展出地点。为了让门票看上去更加美观,孩子们还在空余的地方画上了自己的画作,让门票富有设计元素。在入口处的海报上,孩子还加上简短的标语,吸引观展的嘉宾。


  艺术展的各个角落也能看出孩子们对于艺术展细节的观察和落地。艺术作品旁孩子们用英语写着:禁止拍照,禁止奔跑。这是孩子们对于观展礼仪的重视;在艺术展的互动区域摆放着需要爱心贴纸,这是为了吸引观展人写下自己的观感体验并贴在墙上,增加了艺术展的互动性;在艺术展开幕时,企鹅班的孩子为大家了带来了小提琴表演,并邀请Charlie和Yuki园长进行剪彩仪式。


  作为一所注重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上海双语幼儿园,上海惠立幼儿园在开展探究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使孩子们有充足的机会去观察,并且将细节融入在自己的作品和策展中。属于EY3孩子们自己的原创艺术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些风格多元独特的布置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艺术的表达呢?


  如果老师主导过多,会束缚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这所注重“全人教育”的上海双语幼儿园的老师们则给予了孩子们足够的空间,他们可以去自由探索,可以将艺术展设计成他们想象中的样子,哪怕是海报上的单词拼写并不精准,哪怕展品的介绍还不够流畅,但是老师们依旧鼓励孩子们自主表达自己 ——这是一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艺术展。


  由老师们构建起的“空间感”,为孩子们表达的松弛,人际交流的自信,发散的思维,都找到了一条合适的途径。


  在整个「什么是艺术」的项目学习中,孩子们真实体验了作为一个艺术家,创作与表达的过程;作为一个策展人,去设计布展的真实经历;并作为导览员,与陌生人建立联系,分享表达的奇妙互动。


  孩子不仅是作为知识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一个观察者,是传播者,分享者——这样的学习一定是高效、鲜活的。


  要想让学习真实发生,就要给孩子与真实世界交手的机会,在真项目里解决真问题。


  在这所上海双语幼儿园,孩子们被真实的好奇驱动着,在设计策划一个艺术展的过程中锻炼着观察、表达、创造以及合作的能力。


  他们的收获不止于知识的扩充和眼界的打开,更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练习着作为一个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善于沟通合作、勇敢表达情绪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素养。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