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11篇)

到底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11篇)

以下是小编@到底@为大家准备的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共含12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打鸡血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

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信息技术包括丰富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整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趣味性的课堂上充分发挥探究积极性,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教学情境;主动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充满兴趣地探究教材中的知识,促进他们语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有效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的创设。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使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促进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趣味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他们在内容丰富的课件引导下探究教材中的内容,同时,通过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和课文相关的知识产生兴趣,引导他们在课外时间进行主动探究,拓宽他们的语文知识面,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例如,在教学《卧薪尝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观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让他们对越王勾践的其他故事产生兴趣,在课后时间通过阅读书籍和通过网络查询进行了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主动进行知识探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为他们继续进行语文探索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强化识字教学,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它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在进行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掌握汉字的形、音、义等方面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汉字的理解,使他们形成深刻的记忆。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汉字“日”时,用信息技术展示太阳的画面,然后动态地展示汉字“日”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掌握“日”的字义的同时,深刻地记住字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展示汉字“明”,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和想象,分析汉字“明”的演变过程。通过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有效提高了汉字的学习效率,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在积极的探究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是不能实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直观、生动的特点把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导进行抽象知识的分析和探究,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东方之珠》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进行主动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香港的浅水湾、海洋剧场和海港城,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香港的美,激发他们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文难,经常不知道如何下笔进行写作。在作文教学时,为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写作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母亲节”到来时,我给学生布置了《我的妈妈》的作文题目。在写作之前,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观看MTV《懂你》,当那些表现母亲含辛茹苦的真挚感人的画面扑入学生的眼帘时,当那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沉浸在母爱的关怀中,纷纷地拿起笔,将心中对母亲的爱尽情地写了出来。通过写作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真实的作文来,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写作兴趣。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标的要求,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掌握课文的主旨,促进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下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范建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孙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研究[D].延边大学.

[3]陈碧琼.做多媒体教学的主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篇2: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论文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突出语文学科教学特色,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

语文学科是一门艺术学科,它需要学生从语文的本质上去感知语文知识。除了基本的字、词、句、段、章等知识的学习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感知文章的立意、结构、思想,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感悟作者的心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文章的情感。要想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将课程资源通过音画作品、动画、电子绘本等形式的展示,为学生创设特殊的语文情境,有效激活学生的灵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比如,在进行《济南的冬天》的教学时,由于北方学生对济南的了解不多,仅仅通过文章阅读很难感悟到济南冬天的美。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济南的冬天的视频简介,通过对视频的欣赏,学生全面了解到:济南的冬天是那样的山清水秀、气候温和。这些美丽的景色,启迪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抒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尤其是对那些词语、写作手法的运用理解得入情入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写作教学,突破作文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原则对教学目的有了明确的定论,那就是教学是为了运用。我们教师必须遵循这一教学原则,本着教学是为了学生运用的宗旨,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其中,写作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最好平台,通过写作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语文实践运用技能。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网络支持,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遇到问题可以到网上进行查阅,解决写作教学中的疑难,提高写作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主题为“保护环境”写作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大自然所遭受的伤害,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从网上下载的工厂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废物的视频,人们过度砍伐森林的视频,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视频,生活、建筑垃圾随意丢弃的视频等资料。视频中有的通过数字说明的方法阐述了我们的环境被破坏的程度,有的通过动植物灭绝情况告知人们大自然被破坏到什么程度。那些令人震撼的视频、惊人的数字,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灵感,学生在字里行间之中表露出对破坏环境的人的憎恨,由衷地产生一种保护大自然的使命感。这种写作教学,既达到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又能使学生产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大大提高了写作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十分重要,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资源保障和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随时随地阅读,随时随地交流。学生在阅读与交流过程中,有效提高各种技能,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会得到不断提升。总之,信息技术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优化,课程资源的整合,重难点的突破,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推动着教学改革。但信息技术不能代替整个语文教学改革,教师还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性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学会从语文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去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篇3: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戏剧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戏剧教学论文

【摘要】戏剧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她不仅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有崇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着眼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开发,努力创造一种新型戏剧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创设和谐的戏剧教学情境,进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与审美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审美开发谈了一些认识,旨在寻求更多更好的课程整合方法,以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构建丰富的高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戏剧教学;审美开发;课程整合

戏剧作为一种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着不可多得的艺术魅力,她如一阵细雨滋润情感,也如一泓清泉提升精神、净化灵魂。因此,戏剧不仅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有崇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我们应该摒弃戏剧无用的观点,着眼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开发,努力创造一种新型的戏剧教学模式。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为我们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基于这种全新指导思想与新型课堂模式的构建,我提出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视频资料增强对戏剧文学的审美认识

高中课本中的.戏剧是以戏剧文学即剧本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要真正理解一个剧本的主题,就要把握戏剧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大都是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共同探讨分析对剧中语言进行揣摩想象,进行试读表演,从而对人物形象有一个归结,形成自我认识。而在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我们完全可以在上述过程完结后,再利用视频资料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认识。

二、充分利用网络搜索拓展对戏剧文学的审美认识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文学以其独有的魅力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课标》强调:要通过了解戏剧常识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而传统教学往往是老师给学生进行一些相关拓展,可课堂时间以及老师的相关知识都是有限的,因此老师所做的相关拓展也是有限的,学生对一个剧本延伸出来的历史、社会、人生的了解也会是肤浅的、片面的。而在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网络搜索,来拓展知识面,丰富认识。例如,《茶馆》反映了从清末、明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那么学完《茶馆》后就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这三个历史时期中国所发生的其它历史事件,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的状况,从而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又如《茶馆》的语言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地方色彩,课后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一些这方面的相关资料,有助于学生把握《茶馆》的语言特色,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从而理解作品主题。也可以让学生搜索一些老北京特色的东西,如胡同、炸酱面等,从而拓展自己的审美情怀。

三、充分利用网络论坛激发对戏剧文学的审美品评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戏剧”的课程目标中写到:学习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戏剧艺术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鉴赏完一个剧本后,老师布置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写一篇评论,写完之后,师生互作交流,或者一个班级的学生互作交流。这样交流的对象、范围很有限,学生很难从中获得丰富的启示,这很难达到新课标所强调的教学目标。而在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生完全可以将自己所写的评论发表在网络上相关的论坛内,那样,关注这篇评论的人就不仅仅是自己的同学和老师了,众多不同文化层次的网友做出的评论、提出的建议一定会是非常丰富的,或许还会有专业的研究人员做一些点评,这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写戏剧评论,表达自己独特见解和新颖感受的兴趣,这也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以上几点只是信息技术对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审美开发的一些作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戏剧教学课程的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篇4:信息技术应用下的语文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应用下的语文教学论文

一、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关于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说明了汉语拼音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汉字的基本工具。但是,我们很多教师都有同感: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拼音字母时分辨“b、d、p”与“f、t”是难点。教学中要突破这些难点,我除了利用教材文本生动形象的插图,还把它制作成动画课件播放演示并配合儿歌进行教学,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突破难点。在拼读音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两拼法”“三拼法”,如“bāng”,我制作了一幅动态课件:声母“b”和韵母“āng”分别从左右两边向中间移动靠拢,“bāng”音节并同时配上发音。再如“jiàn”,则分为“j”“i”“àn”以不同时长的跳动组合在一起同时配音,实现“声短介快韵母响”的效果。

二、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之一,它要求学生不但掌握字的读音,认清字形,还要理解字义,会应用。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电脑课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第四课《日月明》的识字教学。我设计了本课教学电脑课件显示:在蓝天上一轮红日放射光芒,弯弯的月儿还没落下去。在它们旁边分别有象形字“”“”及正楷字“日”“月”,然后“日”“月”相向移动,产生日月同辉的效果,组成“明”字。同时配上拼音míng并读出来。通过这过程,形象生动地让学生学会了“明”字的.音、形、义。

三、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古诗语言准确、精练、优美,内容丰富,想象奇特,感情充沛,常给人留有广阔的想象与思维空间。小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其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想象,突破难点。

(二)在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现行的教材明显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从广泛的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功能,可以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

四、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文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思想。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可分为写“实”和写“虚”两类,让学生写观察性作文即属于写实作文。小学生观察时选择性、注意力集中程度、细致程度、逻辑性等方面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常出现观察粗浅、条理缭乱、主次不分,甚至观后遗忘等现象。而有些观察也往往要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影响了作文的质量。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些困难。例如,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作文训练题:写一种水果或者蔬菜。常见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一种并取得实物进行观察,这种方法利用实物观察当然好,对于跟前实物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能观察得具体细致。但如果要反映该种水果或者蔬菜的生长过程,就会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了。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图像资料、文字介绍、音像素材等信息材料,帮助学生观察、了解写作对象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特点。这样有利于完整、具体地介绍事物形成作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如,看图作文的指导。我们可以把静止的图画通过电脑课件形成音像动画。例如,我校陈秀敏老师执教《我是童话小作家》作文指导课,在课前预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雨靴和麻雀”展开想象环节,我建议并帮助她把静止的画面通过课件制作变成动态效果:先出现背景———一块空地,接着出现一只雨靴,在由远而近的扑翅膀声中一只麻雀落在雨靴旁,此时一只麻雀的叫声响起,随后接二连三“飞”来更多的麻雀(各种姿态),有的落在雨靴的周围,有的“跳”到了雨靴上,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响起,像是在七嘴八舌地谈论起来了。这样使画面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描写更加细致,想象内容更加合理,由此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此外,多媒体设备中的实物摄像投影仪器更为作文评讲课提供了即时展示师生阅读修改习作的平台。课堂上,教师选择典型作文范例(优中差不同等级至少各一例)当堂评析,圈、点、画、改、作批注及时进行,让全体学生共同感受作文修改评析过程,这样的作文讲评课更能培养学生自能修改作文的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习作语言逐渐走向规范,提高习作水平。

五、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它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规律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形成较高的教育技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篇5: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论文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识记汉字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面向的是一批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还不能完全自理的低年级学生,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力、耐力、理解能力均处在尚未开发的阶段,还不能很好的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和知识,单纯依靠老师的授课或者学生自己的想象,对中华博大精深的汉字产生深刻的印象而增加难度,只能简单的停留在汉字表面的识记层面上。而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们识记汉字,可以将抽象难懂的汉字转化为具体直观且简单易懂的图画,将没有生命的汉字以一种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也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和内涵。

二、创造活力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局限在一本薄薄的教科书中,在一定程度上将现实生活同语文课堂教学分离开,没有把生活这本“大书”与教科书这本“小书”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但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只有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互融合、有效渗透,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在创造活力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实践机会,创造性的开展综合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语文知识加以巩固和创新。同时,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的即时信息。此外,活力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在更多的层次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知识。

三、利用多样的方式呈现生动的教学内容

采取信息技术化进行小学语文低段教学,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以多样化的知识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多媒体方式将抽象、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具体、感性的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等多样化方式更为直观的领悟课本中的`内容,营造学生与课本间一种更为良性的氛围,为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疑难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中表达的是对北京首都的向往之情,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首先了解一下学生们对北京是否了解,有没有在北京游玩的经历或者有没有学生已经掌握关于北京的故事。通过这样的课前调查,可以确保教师心中对学生的知识面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继而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学习到他们还不曾接触到的北京,并在一定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接触多媒体手段,给学生讲诉毛主席的故事,播放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的旅游宣传片,并在播放过程中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诉,让学生们对北京的独特及美好有更为深入的认知,确保学生们也能随着作者的情感对北京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往之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化下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可以在更多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扩充学生的学习资源,这种全方位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提供更为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的语文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学校以及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提供更为直观的教学,丰富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举一反三,增强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篇6:信息技术下生物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下生物教学论文

1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以后,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倘徉在知识海洋中的享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通过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则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当中,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展示“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每产生一根肽键都要用声音来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在这种环境当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这些知识,同时,教师在再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点拨,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如说氨基酸的个数与脱下来的水分子数之间的关系等,这样的教学过程比较生动直观,教学的过程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利用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在高中生物课程学习当中,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知识点有很多,如说“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当然,教师在实践中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构造相应的教学情境。

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单纯地传播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创新,并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高中生物的学习也是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灵活性的教学手段,并且信息技术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当中,将其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生物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可以利用校园网、互联网、公共教育网站、专业教育网站等平台和资源,为生物的教学与学习服务,让学生利用这些平台和资源进行探索,深化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和资源查找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的过程和内容,了解当H218O、CO2和H2O、C18O2当中的O转移到C6H12O6的变化和过程,网上有很多类似的资源,不同于课本中的知识,这些资源多数是视频资源,将实验的过程全部展示出来,学生观看这些资源能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启迪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一旦停止光合作用,ATP、NADPH等物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等,这样的问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在学习光合作用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的知识不自觉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当然,高中生物课程上有很多实验,这些实验在网络上有很多类似的实验过程,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学生观察相同的实验过程,可以将其运用到相同的实验当中,避免实验的失败。

3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

由于很多生物知识并不能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抽象,即便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说得很细致,很多学生对于一些知识还是一知半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动态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必修二“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些内容非常抽象,也比较神秘,学习起来难度非常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知识直观化,并说明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课件展示DNA分子的空间机构,再利用动画展示DNA的复制和表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件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如DNA是如何进行复制的,如果在复制的过程中出现干扰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等,然后再让学生总结DNA复制的特点。又如,在学习“遗传规律”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之间分离及组合的互不干扰,属于微观的、动态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情况下学生观察不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的动态变化过程,这样就能带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这部分知识不再神秘。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当中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增强教学的互动性、直观性,让课本中的知识动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篇7: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探究论文

1借助信息技术发挥的学生主观能动性

文言文和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效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究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不管是方法还是流程都是由教师掌控的,学生难以参与其中,更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我们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引导学生融入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世界,拉近古今距离,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与古代作者的对话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文意境,体会文章内涵,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用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画面,以及震撼的音频效果来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较为容易的走进教材,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文章对春雨的描写淋漓尽致,体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动人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主旨,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实施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就用多媒体展现春雨后的美景,让学生直观感受万物复苏的活力,重点让学生体会“春雨的颜色”,领悟其中的奥妙,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并由此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和天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教材光盘,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活动。例如,由人教版电子音像出版社和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联合发行的“特级教师辅导《语文》”,其中带有与教材同步的辅导光盘;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光盘”等等,以上教学媒体光盘各具特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选择性的运用,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篇8: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论文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过去那种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学科的特点,使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不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比方说,在教学过程当中,假设教师只是凭借文字与语言进行讲授的化,会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其的动力与兴趣,有些学生则会出现上课做小动作、打盹等一些不注意听讲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和授课内容相关的信息用视频或者是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讲一些与信息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还能够对信息技术的特征有一个逐步的了解。

二、创设生活情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结合生活中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研究《声音和视频处理》这节内容时,学生在生活当中也会接触到一定的音频和视频信息,比方说在网上看电影、在网上下载歌曲等,但是学生可能并没有视听软件的应用和制作方面的经验。基于此,教师可以制作WebQuest的专题学习网站,和学生一起开展针对网络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选取学生们都较为感兴趣的手机铃声作为活动主题,围绕手机铃声以及手机MV的制作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与视频的处理,这个时候,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探究知识的欲望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三、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学习起来也比较的枯燥,需要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考虑到这一点,要去想如何设置才能让学生更乐意去学、爱学。教师可以以游戏合作为形式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趣味浓厚的课堂氛围下展开小组合作,让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在不知觉中得以提升。例如。在组织学生制作“视频”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段成龙和邓丽君穿越时光的MTV《我只在乎你》,这两位人现实当中是天人两隔,但是成龙为了缅怀这位故友,也为了弥补生前不能与之合唱的遗憾,让别人通过视频编辑技术将这一经典一幕重现了。教师就可以结合此段来刺激学生之间展开小组合作,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接着,再让每个小组都利用视频编辑技术也来一次时空穿越,视频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班级或者是学校。此时,学生们也会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通过小组合作,主动去探究、去操作,学生们也都能够积极参与,一起来完成这项学习任务。

四、依托情境,构建知识,激活思维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让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际学习情况,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都能够在情境当中学有所得。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比较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也都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数据库系统当中存在的联系,让学生在创设知识的同时,也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探究《数据库系统》这一章节的基本概念课中,教师首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到的一些内容与收获,比如说体验网上数据管理带来的优势,然后再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逐渐引入到新课中来。很多学生都很喜欢网络游戏,接下来要探究的这一知识点里面也存在着数据管理的问题。学生们一听到游戏,精神立刻抖擞起来。接下来,教师再向学生讲解网络游戏本身也是一个软件,要想把游戏玩好,首先就需要熟悉这个软件所具备的一些功能。接着,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边玩边学,师生一起进入到互动的活动当中。学生们也能在互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切实地去体验游戏的功能,逐渐摸索出存在的联系和关系。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要勤于巡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活动结束之后,师生再一起交流一下自学的成果。学生查询“宠物排行榜”,找出宠物宝宝玩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并且再给予适当的奖励。教师再简单地向学生介绍Access软件对数据的管理方式,然后再进行同步演示。学生们也会惊奇的发现自己宠物的名字与等级。而且还产生了疑问:是不是用Access改一下这个数据库的文件,在“宠物世界”游戏中就有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教师也要对学生们这种如此敏捷的反应能力与知识迁移的能力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然后再及时地带领学生一起进入到第二阶段的互动活动当中去探究。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去分析、探究相关的知识。所以说,根据情境来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也是构建高效率的一种必要的教学方式。

五、结语

总的来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创设情境教学,既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又能够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境教学的构建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教学,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在情境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打好坚实的基础。

篇9: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新知并且熟练运用是我们每个计算机教师感到困惑的事情,因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特别能突出学生应用知识、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操作技能的训练往往不能兼顾部分学生,如果人人都兼顾却又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也常会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情况。在这种现状下切实提高课堂质量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主题。

作为一名新教师,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刚开始授课时经常讲到“口干舌燥,面红耳赤”,仍收效甚微,其中原因可能就时认为只要把知识讲清楚就可以,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其次,我原以为学科知识就包括了教学所需要的全部的知识。但是,却忽视了有关如何呈现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特点等知识技能也应该是我工作中必须具备的。最后,教学经验对我固然重要,但仅有实践还远远不够。通过实践能积累经验,但这些经验本身可能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我观察到的教学或自己的教学不一定都很成功,故而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经验并不能有助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即使是同样优秀的教师,他们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滥用各类成功的经验,不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情况,也无法有效提高课堂的质量。通过反思对于实施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新教师认真学习以下的体会将有很大的帮助:

一、课前准备

无论上什么课,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准备都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教师准备:

首先,了解教材内容。教师应熟悉整个教材的安排,搞清楚前后知识的联系,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是要备好课,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时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课堂内容。弄清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信息技术的学习尢其要做这方面的准备,往往前面所学的知识都是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由于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达到同一目的会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放手让学生探讨,学生一定会有许多途径来解决问题,为了能使整个课堂收放自如,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预设课堂中可能会产生的意外情况。多与其他教师探讨,应该怎么来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遇到意外情况的时候一定有很多,这就迫使我们在备课时必须使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预见性和计划崐性,并合理地分配课堂的时间。

第三、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学 ,那么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我一改往日每节所用的教师讲授演示,学生上机操作的方法,因为经常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惰性,有的学生甚至连书都不拿了,而是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学操作、教师适度指导的方法教学。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认为就是老师(导演)怎样导,学生(演员)怎样演并且有激情演好的一个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我做了以下的实践;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授课极其重要的环节。良好的课程导入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的进入最佳状态。

(二)、授课技巧: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索的过程,而老师则要当好一个引导者与合作者,全面为学生服务。 我主要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教学。

1、用形象的比喻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任务驱动法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这也是我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每次上课以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用分层教学法

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的普及,有些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总是“吃不饱”,根据他们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如讲powerpoint时,我就让部分学生超前完成教学任务,并定期检查,最后他们多数能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充分调动了其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能力弱的学生我只限于让他们完成本节内容,如果效率高的话就引导他们继续前进,这部分学生不会感到被甩掉。相反由于他们完成任务并得到鼓励与赞赏,也同时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他们动手,动脑积极性被大大提高了。用这种方法有效解决了“吃不饱与消化不了”的问题。

篇10: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论文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树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通过建立和优化信息素养培养环境,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师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师素养的提升必须依靠自身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并能在教学研究巾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即终身学习。

二、教学内容要联系现实生活,精选内容,拓展思路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因地因材精选教学内容。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材不断更换,但始终不可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学生早已经熟练掌握.一些学生又从未接触过,面对这样的现状,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现状,准确地把握各阶段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初中、高中内容的衔接问题。要不断地拓宽思路,吸取新理论、新知识。因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时代感,既要有相对稳定的知识,又要不断补充更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体现这一迅速发展趋势,通过创设综合性,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在展开教学内容时.应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掌握有关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实践为主。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教学为前提,实践教学为根本。而作为中学生来说,理解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术语会很难.但实际的动手操作会让他们非常感兴趣。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方式正处在发展阶段,大量的实践课会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应从讲授、叙述向辅导、指导转变。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让其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即使他们没有再进一步受到更多更高的教育.也能自主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机结合

在任何一节课的教学中,都不可能只应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的特点,技术性实践操作性都很强.因此更多的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协作性、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索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掌握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提高其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教会学生学习,考虑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环境,要始终注意意识与情感的教育。如在word教学中,学生在掌握了各项基本功能之后.为使他们及时练习,学以致用,我指定一个主题《6O周年国庆板报》,要求几个学生一组设计出一个完整的作品。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既巩固了技能操作.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效果非常好。又如,学生的差异非常大,有的学生擅长美术,有的擅长编程,有的喜欢动画制作,各有所长。由于学生各自的经历不同,有的对信息技术依然处于茫然的状态,从零起步;有的学生则可以堪称计算机某一领域的“小高手”。

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层次的不同为教学带来了难度。这些“小高手”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早已是轻车熟路,运用自如,所以在课上经常是无事可做。而让这些“小高手”成为其他同学的“小导师”,做教师的得力助手,既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又能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生的操作练习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小高手”辅导其他同学的学习,利用学生不服输的心理,促进信息技术的学习。

四、教学组织形式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倡导“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小组合作学习能创设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快,同一班级中,学生家庭条件不同,信息技术基础不同,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这种差异远远超过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差异。如果完全采用班级授课制,必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吃力,另一部分学生又“吃不饱”。所以我在教学中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设一名组长(通常是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组长要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条不紊地组织好各成员.把握好进度,并按时完成任务并负责本组的纪律和学习讨论.有问题尽可能组内解决;对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单独指导.单一教学形式的不足,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教师应该转变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探讨成功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现实生活,精选内容,拓展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操作应用能力,使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专题